[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工程用钢筋吊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36538.4 | 申请日: | 2018-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309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王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全洲扬子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62 | 分类号: | B66C1/62;B66C1/44 |
代理公司: | 深圳龙图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41 | 代理人: | 王春颖 |
地址: | 432000 湖北省孝感市乾坤***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工程 钢筋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钢筋吊运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建筑工程用钢筋吊运装置,针对传统的吊运过程中需要对钢筋进行反复捆绑但任然容易掉落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钢筋本体、中间梁和两个横梁管,两个所述横梁管的上表面均焊接有等距离分布的固定卡环,且固定卡环的中间均预留有圆孔,所述圆孔内均插接有夹持装置,且夹持装置包括圆管、螺接在圆管圆周外壁的内螺纹管和收紧圈,所述圆管的圆周外壁远离中间梁的一端预留有自锁螺纹。本发明可以在两个弧形膜瓣向中间聚拢的时候可以紧紧地将中间的钢筋本体夹持,并且配合止回齿可以将钢筋本体外壁的筋肋抵住,防止钢筋本体在产生后的拉力情况下横向移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筋吊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钢筋吊运装置。
背景技术
钢筋是现代建筑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钢筋用大卡车运输至建筑工地后,需要将钢筋转运至地面。现在一般是利用起重机,通过吊绳分批次将钢筋吊运至地面,传统的调运方式一般都是用钢丝绳进行简单的绑扎,用塔吊进行吊运,很容易出现钢筋滑落的情况,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经检索,中国专利号为CN207918270U公开的一种直螺纹钢筋吊运装置,包括主吊板,所述主吊板的上端中部焊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上端开设有多个钢筋放置孔,所述钢筋放置孔内均放置有钢筋本体,所述钢筋本体的头端均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有内螺纹套筒;但是该装置只是在钢筋的两端设置卡接装置,在吊运过程中钢筋的中部产生巨大重力导致该夹具承受复杂的拉力,此时其夹持力是否任然能够将钢筋夹持有待怀疑,其次,钢筋在吊运过程中可能产生晃动,其本身会产生惯性,也会对钢筋的夹持产生影响,因此就需要一种新型的安全性能更好的辅助吊运装置。
发明内容
基于传统的吊运过程中需要对钢筋进行反复捆绑但任然容易掉落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建筑工程用钢筋吊运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建筑工程用钢筋吊运装置,包括钢筋本体、中间梁和两个横梁管,两个所述横梁管的上表面均焊接有等距离分布的固定卡环,且固定卡环的中间均预留有圆孔,所述圆孔内均插接有夹持装置,且夹持装置包括圆管、螺接在圆管圆周外壁的内螺纹管和收紧圈,所述圆管的圆周外壁远离中间梁的一端预留有自锁螺纹,且内螺纹管螺接在圆管的外壁靠近自锁螺纹的一端上,所述内螺纹管远离固定卡环的一端靠近所述内螺纹管的开口处开有横截面呈矩形的环形槽,且收紧圈靠近内螺纹管的一端预留四个与环形槽相适配的圆杆,所述圆管远离中间梁的一端均布有两个沟槽,且两个沟槽内均铰接有垂直立板,垂直立板上均焊接有弧形膜瓣,两个所述弧形膜瓣的圆周内壁均设置有止回齿。
优选地,所述中间梁的侧面靠近两端均预留有插孔,且两个插孔内均插接有钢管,每个横梁管的两端均预留有与钢管相适配的插接孔,中间梁的两侧靠近两端以及两个横梁管相对的一侧靠近每个横梁管的两端均焊接有固定板,且互相交错的两个固定板之间固定有同一根钢丝绳。
优选地,所述中间梁的上表面卡接有垫板,且垫板的上表面预留有等距离分布的半圆槽,半圆槽的直径与钢筋本体的直径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固定卡环的顶端开有螺孔,且螺孔内螺接有特制紧固螺栓,特制紧固螺栓的顶端设有两个牛角。
优选地,所述圆管的圆周外壁靠近特制紧固螺栓的正下方开有矩形槽,且矩形槽的槽底预留有等距离分布的凸块。
优选地,所述内螺纹管的圆周外壁预留有等距离分布的防滑棱,且内螺纹管的圆周外壁均布有六至八个柱形沉槽。
优选地,所述钢筋本体的圆周外壁靠近上下两侧均预留有筋肋,且相邻的两个筋肋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的两个止回齿之间的距离,弧形膜瓣的横截面外壁呈弧形上翘形状。
优选地,所述垂直立板的中间插接有转轴,且转轴的两端插接在沟槽的两侧内壁上。
优选地,所述收紧圈靠近弧形膜瓣的一端内圈开口处开有斜切面,且斜切面上开有等距离分布的球形槽,球形槽内均嵌装有滚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全洲扬子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全洲扬子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365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