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隐藏式室外晾衣杆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36234.8 | 申请日: | 201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29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其;陈钰;王玉祥;张亮;徐陶;李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F57/12 | 分类号: | D06F57/12;D06F57/08 |
代理公司: | 江苏爱信律师事务所 32241 | 代理人: | 唐小红 |
地址: | 21004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向 轴套 撑杆 室外晾衣杆 晾衣杆 隐藏式 横杆 顶杆 前转 收缩 固定窗框 向下旋转 旋转方式 折叠状态 可折叠 体积小 旋转轴 伸长 窗框 锁紧 锁扣 右转 转轴 左转 晾晒 嵌入 美观 合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隐藏式室外晾衣杆,包括:固定窗框、右转轴套、左转轴套、转轴、右前向撑杆、左前向撑杆、中横杆、前向横杆、右前转轴套、左前转轴套、右前向顶杆和左前向顶杆组成。当晾衣杆在非晾晒状态的时候,晾衣杆处于折叠状态,可以通过旋转方式伸长和收缩,旋转收缩后可以分别嵌入前向撑杆,可以通过旋转轴向上旋转或者向下旋转,旋转至与窗框合并的时候通过锁扣将其锁紧。本发明具有体积小、易操作、可折叠、美观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隐藏式室外晾衣杆,特别是高层住宅阳台或者高层公寓窗户外使用的隐藏式晾衣杆。
背景技术
这几年国内新建的高层住宅不断增多,高层住户普遍碰到了“晒衣难”的问题。高层采光好是公认的,但虽有阳光,物业公司却不允许业主自行安装室外晾衣架,业主只能在阳台上隔着玻璃慢慢晒干衣服。而且现在的一些住宅小区,在房屋设计上,对市民晾晒衣物方面考虑得不够,一些新建的房子要么阳台很小,要么朝向不好,要不就是被前面、侧面的高楼遮挡,不少居民家里每天日照时间很短,对晾晒十分不利,高层住宅小区物业公司的“禁晒令”成了高层住户的烦恼源。
已入住高层住宅的业主使用最多的是在阳台内安装升降晾衣架,但阳台里面毕竟不如室外晾衣那样能晒到充足的阳光,有业主表示很怀念过去住在老居民区的时光:楼前楼后,一排排的被子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随风晃动。她建议是否能在高层住宅小区里的空地或楼顶选择合适的场所划出专门晾晒场。
有人提出了在小区内应时增设一个“晒衣区”。选择阳光充裕、相对不显眼的地方,这样既晒了被子,又不会影响到小区形象。小区每一幢高层住宅楼的阳台上都有专门的晒衣区,住户们很受用。同时,为保护小区环境,建议最好由物业公司、社区牵头,在合适的地方专门辟出晒被场,设置一些移动的晒被设施,定点有序地晾晒,既实用,还能切实帮助居民解决实际问题。
但上述方案有弊端,比如,如果统一在楼顶晒衣,那就要消除安全隐患;如果在小区里找一块空地晒衣,则要解决好“谁来看管晒在那里的衣物”、“如果发生丢失,谁来负责”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高层建筑物业不允许安装室外晾衣杆问题提出,使用隐藏式伸缩晾衣杆来解决小区美观与室外晾衣实用之间的矛盾。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隐藏式室外晾衣杆系统包括固定窗框1、前向撑杆2、横向晾杆3、纵向撑杆4、旋转轴5、转轴套6、转轴7组成。在不使用晾衣杆的时候,横向晾干3合二为一,使用锁扣将中间横向晾干锁扣在上部两杆内。纵向撑杆4通过螺杆结构,旋转收缩后与前向撑杆合并,之后通过旋转轴5向上旋转或者向下旋转,旋转至与窗框合并的时候通过锁扣将其锁紧。纵向撑杆4与前向撑杆2通过旋转轴固定连接;当使用晾衣杆的时候,先将纵向撑杆4从前向撑杆2中取出,旋转纵向撑杆4,使其伸长,旋转后用纵向撑杆4支撑地面或者墙面。从横向晾杆3中取出中间横向晾杆。横向晾杆3,前端晾杆固定,横截面结构为半圆结构,中间晾杆横截面为圆形,直径小于前端晾杆,可以收缩于前端晾杆。纵向撑杆4分为上部分与下部分,两部分通过自身螺杆螺纹调节长度,上部分与前向撑杆2通过转轴7连接。纵向撑杆收缩后可以藏于前向撑杆2内,前向撑杆截面为半圆,纵向撑杆截面为圆形,直径小于前向撑杆。
有益效果
具有是体积小,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用各种衣杆体、方便实用(取挂方便),具有防滑防风功能,折叠后不影响小区环境等优点。小型折叠晾衣架解决了现有的防滑衣架成本高、结构复杂、使用不便等制约其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其中:1-固定窗框;2-右转轴套;3-左转轴套;4-转轴;5-右前向撑杆;6-左前向撑杆;7-中横杆;8-前向横杆;9-右前转轴套;10-左前转轴套;11-右前向顶杆;12-左前向顶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362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