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且便于浇注的建筑桩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35926.0 | 申请日: | 2018-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04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孙军;杨泓斌;谢伦光;唐振中;高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8 | 分类号: | E02D5/38;E02D5/6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周红 |
地址: | 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顺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便于 浇注 建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且便于浇注的建筑桩,包括地基和桩体模壳,桩体模壳的底部与地基的顶部固定连接,桩体模壳的顶部开设有混凝土浇筑口,桩体模壳的侧面开设有若干个通风孔,位于通风孔两侧的桩体模壳的表面均开设有两个螺纹孔,通风孔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弧形固定板,弧形固定板的四个边角处均开设有圆柱孔。本发明内部的钢筋笼采用蜂窝结构,强度较高,漏斗状的混凝土浇筑口更加有利于混凝土进入到桩体模壳的内部,便于浇筑,在桩体模壳的侧面开设通风孔,增加混凝土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面积,加速内部混凝土的凝固,采用卡勾和卡槽相配合的方式拼接桩体模壳,避免了使用螺栓加固,方便工人对两个分段模壳进行安装和拆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桩,具体为一种高强度且便于浇注的建筑桩。
背景技术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现代的建筑则是以钢筋混凝土为主,为了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在兴建建筑物之前,在地基上打下建筑桩是目前常见的建筑施工工法。
目前,建筑桩一般为原木或是钢筋混凝土柱,都是在较大的压力下直接竖直插入地面,如同钉子钉入木头一样,靠四周泥土的挤压作用固定,其固定效果差,而且现有的建筑桩抗压强度低,且不易下沉,工人劳动强度大,重复的撞击下砸,容易使桩体的内部结构受损,还有部分建筑桩采用现场浇筑成型,这类桩体大多都是长方体或是圆柱体,强度较差,另外现有的建筑桩模具,大多都没有浇筑口并且采用整体自上而下浇筑,不便于混凝土顺利的进入到底部,在侧面都没有通风结构,并且大多都是一体较长的模具或是用螺栓连接拼接,内部混凝土凝结速度较慢,不便于工人安装和拆除。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高强度且便于浇注的建筑桩。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强度且便于浇注的建筑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高强度且便于浇注的建筑桩,包括地基和桩体模壳,所述桩体模壳的底部与地基的顶部固定连接,位于桩体模壳内部的所述地基的顶部插接有钢筋笼,所述桩体模壳的顶部开设有混凝土浇筑口,所述桩体模壳的侧面开设有若干个通风孔,位于通风孔两侧的所述桩体模壳的表面均开设有两个螺纹孔,所述通风孔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弧形固定板,所述弧形固定板的四个边角处均开设有圆柱孔,所述圆柱孔中穿插有第一螺栓,且第一螺栓穿过弧形固定板与桩体模壳表面的螺纹孔螺纹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桩体模壳包括两个分段模壳,所述分段模壳的底部固定设有第一固定板,所述分段模壳的顶部固定设有第二固定板,且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通过卡合装置固定连接,位于最底部的所述第一固定板与地基的顶部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分段模壳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两侧均固定设有连接板,四个所述连接板的表面均竖向等间距开设有三个螺栓孔,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固定连接处的两个连接板通过三个螺栓孔中的螺栓组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合装置包括六个卡勾,六个所述卡勾的顶部均与第一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六个卡槽,且卡勾和卡槽相匹配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四个圆柱销孔,四个所述圆柱销孔穿过第一固定板的底部并延伸至第二固定板的中部,六个所述圆柱销孔中均插接有圆柱销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弧形固定板的内侧固定设有弧形挡板,所述弧形挡板与分段模壳的壁厚相同,且弧形挡板的外形与通风孔的形状一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钢筋笼的的内部呈蜂窝状,且钢筋笼的底部与地基内部的钢筋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钢筋笼的外轮廓为六角柱结构,所述分段模壳的内部为六角形通孔,且与钢筋笼相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359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