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够定量注液的防堵塞的电池注液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35760.2 | 申请日: | 2018-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11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蔚;赖梦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M2/36 | 分类号: | H01M2/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科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注液装置 支撑架 传送带 定量注液 电解液 防堵塞 固定框 清洁水管 液压气缸 存储仓 衔接板 固态电解液 内部安装 正面固定 注液完成 装置设置 传送辊 密封环 下端 注液 浇筑 堆积 装配 配合 清洗 镶嵌 残留 堵塞 供水 清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定量注液的防堵塞的电池注液装置,涉及电池注液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架和传送带,所述支撑架的顶端开设有固定框,所述传送带设置于支撑架的下端,且支撑架和固定框之间浇筑装配,所述固定框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液压气缸,且第一液压气缸的正下方安装有第一衔接板,所述第一衔接板的正面固定有电解液存储仓,所述传送带的内部镶嵌有传送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能够定量注液的防堵塞的电池注液装置通过该装置设置有清洁水管,在密封环的配合下,当注液完成后,该装置即可利用清洁水管的可供水配合下,来对电解液存储仓内部残留的电解液进行清洗清洁的工作,避免因固态电解液的堆积,增加整个注液过程中发生堵塞的次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注液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能够定量注液的防堵塞的电池注液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注液是指控制液体电解质的量及注入时间,使液体电解质从注液口注入电池的过程,主要目的是形成离子通道,从而保证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有足够的锂离子能够在正、负极片间进行迁移,实现可逆循环,常见的注液方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通过注液孔直接注液(最主流的方式),另外一种是将电池放入到电解液之中让电解液渗入电池,通过注液孔注液的方式,根据注液量又可以分为单倍注液和多倍注液(受到电池结构和批次的影响),几种注液方式促进浸润的措施各有不同,其中单倍注液方法,通过反复的抽压的方式促进电解液在电芯内的浸润,而多倍注液方法是通过加压的方式促进电解液在电芯内浸润,浸入式注液则没有促进浸润的措施,注液过程主要受到注液系统和体系压力两个因素的影响,而体系压力会对电池注液准备、注液、密封前浸润和密封后浸润等过程产生影响,可见体系压力是电池体系注液和浸润过程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 103413910 A中公开的一种蓄电池注液装置,该蓄电池注液装置,利用组合片冲击产生的力使得组合片转动,电解液被经过甩出被均匀快速地输送到极板群上,在加快电解液被带出的速率的同时,也使得电池的注液过程更加快速,但是这种注液方式未考虑到电池在甩出时,且整个注液过程未处于一种能够定量的环境下,意外溅出的电解液将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增加整个注液加工时的工作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定量注液的防堵塞的电池注液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 103413910 A中公开的一种蓄电池注液装置,该蓄电池注液装置,利用组合片冲击产生的力使得组合片转动,电解液被经过甩出被均匀快速地输送到极板群上,在加快电解液被带出的速率的同时,也使得电池的注液过程更加快速,但是这种注液方式未考虑到电池在甩出时,且整个注液过程未处于一种能够定量的环境下,意外溅出的电解液将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增加整个注液加工时的工作成本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够定量注液的防堵塞的电池注液装置,包括支撑架和传送带,所述支撑架的顶端开设有固定框,所述传送带设置于支撑架的下端,且支撑架和固定框之间浇筑装配,所述固定框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液压气缸,且第一液压气缸的正下方安装有第一衔接板,所述第一衔接板的正面固定有电解液存储仓,所述传送带的内部镶嵌有传送辊,且传送辊的外端通过活动连接固定有皮带。
优选的,所述第一液压气缸和第一衔接板之间螺纹连接,且第一液压气缸沿着支撑架的竖向中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所述电解液存储仓的后方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第二衔接板,且电解液存储仓的正前方覆盖有紧固卡环,所述第一衔接板的左右两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导向轮,且导向轮的外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竖向滑槽。
优选的,所述紧固卡环和电解液存储仓之间构成半包围结构,且电解液存储仓呈等距结构设置于第一衔接板的正面,所述电解液存储仓的下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导流管,且导流管的底端连接有注液针管,所述注液针管的外端通过浇筑装配开设有校对口,且校对口的外端安置有校对板,所述校对板和第一衔接板之间相互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理工学院,未经东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357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