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生产加工用具有定量导向的注液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35273.6 | 申请日: | 2018-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5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荆建军;郑海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M2/36 | 分类号: | H01M2/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动体 电池生产 注液装置 螺旋槽 伸缩管 风盘 罐体 加工 加工技术领域 一体化连接 尺寸配合 风力作用 均匀设置 螺旋移动 内部设置 上端固定 外壁设置 镶嵌设置 上端 回输管 内腔体 气泵组 体内部 中滤网 风口 安置 滚珠 内腔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生产加工用具有定量导向的注液装置,涉及电池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机体、活动体和处理罐体,所述机体的内部设置有内腔体,所述内腔体内部顶部安置有风盘,所述机体的右侧安置有气泵组箱,所述活动体的外壁设置有螺旋槽,所述活动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伸缩管,且伸缩管的上端一体化连接有回输管,所述处理罐体设置在机体的左侧;该电池生产加工用具有定量导向的注液装置,通过风盘中滤网的设置,避免空气中的灰尘进入到机体中,利用多个且均匀设置的风口,在机体中产生自上而下的风力作用,结合活动体在机体中的尺寸配合,即螺旋槽与螺旋镶嵌设置的滚珠之间的相互配合,对活动体进行上下螺旋移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池生产加工用具有定量导向的注液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是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电池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对于电池内部电解液的控量方面较为严格,电解液在电池内部的充有量、电解液的浓度配比等均会关系到电池的性能好坏,电解液一般采用灌注的方式冲入到电池中,这就需要使用到注液装置。
现有的电池用注液装置在进行注液时,对于电解液的回收处理效果不够好,电解液在一次或一个批次的灌注完毕后,电解液收回不够及时,导致电解液长期储存在灌注管道中,造成管道腐蚀的情况发生,同时电解液在灌注的过程中,自身性质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在灌注到电池中前,更是没有相较准确的定量判断结构,使得注液量较为模糊。
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06976474U中公开的一种电池注液装置,该电池注液装置,虽然避免电池内的真空状态受注液杯内腔的影响,并且能够有效提高电池注液过程的效率,但是,该电池注液装置,并没有对电解液进行及时的回输处理,电解液的浪费现象依然存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生产加工用具有定量导向的注液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电池生产加工用具有定量导向的注液装置,包括机体、活动体和处理罐体,所述机体的内部设置有内腔体,且内腔体的下方一体化连接有循环体,所述内腔体内部顶部安置有风盘,且风盘的上表面连通有气管,所述机体的右侧安置有气泵组箱,且气管从气泵组箱的上表面左侧穿入,所述活动体的外壁设置有螺旋槽,且活动体安置在内腔体的内部,所述活动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伸缩管,且伸缩管的上端一体化连接有回输管,所述处理罐体设置在机体的左侧,且回输管从处理罐体的上方贯穿。
可选的,所述风盘的内部嵌入有滤网,且滤网的内部呈蜂窝状结构,所述风盘的下表面等距设置有风口,且风口与风盘的内腔之间均相连通,所述气管与风盘的内腔相贯通。
可选的,所述内腔体的内壁呈螺旋状镶嵌有滚珠,所述螺旋槽在活动体的外壁呈螺旋盘状设置,且滚珠与螺旋槽之间尺寸相吻合,所述活动体的底部设置有连通管。
可选的,所述活动体的内部上方一体化连接有上注口,且上注口的底部注塑连接有上漏体,所述上漏体的内壁固定有加热圈壁,且上漏体的下方设置有下漏体,所述下漏体的底部贯穿有下注口,且下注口的内部共嵌入有三个胶球。
可选的,所述下注口与连通管相连通,所述上注口与伸缩管相贯通,所述上漏体与下漏体的连接段内部安装有漏塞,且漏塞的上下两端均为圆球状结构,并且漏塞的中段外壁等距贯穿有漏口。
可选的,所述机体的中间设置有齿道,且齿道的内侧啮合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左右两侧环圈结构均套设在活动体的外侧,且活动体关于机体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共设置有两个。
可选的,所述循环体的内部呈螺旋盘状设置有环流管,且循环体的中间固定有中间体,所述中间体的外壁均匀设置有探孔,且中间体的中轴线与循环体的中轴线重合,所述连通管的底端与上端的环流管相连通,且下端的环流管的底部连通有输出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理工学院,未经东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352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