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压机构及其锚杆综合力学性能试验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34269.8 | 申请日: | 2018-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705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梁书玲;赖钰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0 | 分类号: | G01N3/00;G01N3/02;G01M13/00;G09B2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0125 | 代理人: | 付继德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压 机构 及其 综合 力学性能 试验 平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压机构及其锚杆综合力学性能试验平台,其增加机构,包括,支点组件,支点组件安装在压力施加板远离第一压力连杆、第二压力连杆一端;支点组件,包括,固定在压力施加板上的支点支撑板,支点支撑板上设置有让位滑槽,让位滑槽与限位滑杆可滑动装配,限位滑杆一端与伸缩支撑板连接固定;限位滑杆穿过止退板一端与第一支点弹簧一端连接固定,第一支点弹簧另一端与压力施加板连接固定;伸缩支撑板分别与第一支点支撑板、第二支点支撑板装配固定,第一支点支撑板、第二支点支撑板之间安装有支点切换电磁铁,支点切换电磁铁与支点切换伸缩轴一端装配;支点切换伸缩轴另一端穿过第二支点支撑板后与支点块装配固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试验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增压机构及其锚杆综合力学性能试验平台。
背景技术
在公开号为CN104075943B,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测试锚杆综合力学性能的试验台及测试方法,该试验台包括设置在安装测试台上的推进与搅拌测试机构、安装预紧测试机构及设置在工作测试台上的弯曲载荷测试机构、轴向载荷测试机构、剪切载荷测试机构和冲击载荷测试机构;通过该试验台可实现在试验室内模拟锚杆安装与工作过程,并对锚杆施加扭转、拉伸、弯曲、剪切与冲击等单项或多项组合外力;采用相互独立的加载系统对锚杆施加相应载荷,可分别进行锚杆安装与工作过程中各种载荷的独立试验,也可以进行安装受力与围岩变形引起的拉伸、剪切与冲击等几种任意工作受力的组合加载试验,从而有效测试锚杆在各种不同外力组合作用下的综合力学性能。
但是申请人经过实际测试后发现,这种试验台虽然能够同时测试对锚杆的扭、拉、冲击、弯曲等综合力学性能,但是其岩体物理模型是不变的。在锚杆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锚杆是打入巷道顶板中,在巷道开采中会产生振动、也会导致锚杆处的岩土力学性能发生变化,如围压变化、振幅变化等,同时,在开采过程中,巷道顶板受到的压力压在变化、岩土中的渗水、流沙等会导致锚杆处的力学性能发生本质性的变化,特别是发生幅度较大的振动,如地震、井下放炮等,其对锚杆处岩土的影响更为巨大。这些都是上述专利中所没有考虑到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巷道设计者往往通过对巷道岩土分析、锚杆力学分析来推断锚杆的选择需求、施工方式,但是这是在理想情况下进行的,在实际施工、使用过程中锚杆的力学变化非常复杂,因此申请人认为,对于锚杆力学性能的测试不应简单将多种力时间在锚杆上直接测试,而是要模拟锚杆施工时、施工后岩土的变化、同时对锚杆施加综合应力进行测试。这种测试更加贴近实际,而且不用进行繁琐的换算、推理,从而可加快设计效率,而且其测试效果更具有参考性,从而从设计初就避免掉参考数据不准确而导致的设计缺陷,从而提高施工的安全性以及施工后巷道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增压机构及其锚杆综合力学性能试验平台,其能够真实地还原锚杆锚固后的受力状态,从而为设计者提供准确的参考,且可提高设计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压机构,包括,支点组件,支点组件安装在压力施加板远离第一压力连杆、第二压力连杆一端;
所述的支点组件,包括,固定在压力施加板上的支点支撑板,所述的支点支撑板上设置有让位滑槽,让位滑槽与限位滑杆可滑动装配,所述的限位滑杆一端与伸缩支撑板连接固定、另一端穿过让位滑槽后与止退板装配固定,从而防止限位滑杆脱出让位滑槽;
所述的限位滑杆穿过止退板一端与第一支点弹簧一端连接固定,第一支点弹簧另一端与压力施加板连接固定,且第一支点弹簧用于对限位滑杆产生向上的推力,使得限位滑杆始终位于让位滑槽顶部;
所述的伸缩支撑板分别与第一支点支撑板、第二支点支撑板装配固定,所述的第一支点支撑板、第二支点支撑板之间安装有支点切换电磁铁,所述的支点切换电磁铁与支点切换伸缩轴一端装配,且支点切换电磁铁可驱动支点切换伸缩轴在其轴向上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342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