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EGR气体分配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33953.4 | 申请日: | 2018-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82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安江昭成;铃木敬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三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M26/35 | 分类号: | F02M26/35;F02M26/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配器 气体导入口 气体导出口 气体分配部 气体通路 分支管 进气歧管 加热部 加热 分配性能 分支形状 附属设备 热水通路 相邻设置 左右对称 供热水 有效地 延伸 分级 分配 流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EGR气体分配器,其在确保EGR气体的分配性能的同时有效地尽快加热气体通路。EGR气体分配器是安装于进气歧管的附属设备,向构成进气歧管的多个分支管的各分支管分配EGR气体。EGR气体分配器包括:气体导入口,其导入EGR气体;多个气体导出口,其与各分支管连接;气体分配部,其包含自气体导入口向各气体导出口分支为多个并延伸的气体通路。气体通路自气体导入口到各气体导出口逐级分支并延伸,并呈以气体导入口为中心左右对称的分级分支形状。EGR气体分配器包含为了加热气体分配部15而与气体分配部的整体相邻设置的加热部。加热部由供热水流动的热水通路部构成。
技术领域
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涉及为了向发动机的多个气缸分配EGR气体而安装于进气歧管来使用的EGR气体分配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该种技术,例如公知一种后述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进气歧管的气体分配部。该进气歧管与发动机共同搭载于车辆,并具有稳压箱和自稳压箱相对于发动机的各气缸分支的多个进气管(分支管)。气体分配部向多个分支管的各分支管分配EGR气体、PCV气体等辅助气体。该气体分配部包括:一个气体导入口,其与气体供给源连接;气体导出口,其分别开口于各分支管;以及气体通路,其自气体导入口向各气体导出口分支为多个并延伸,气体通路设定为从气体导入口到各气体导出口的压力损失彼此相等。气体通路自气体导入口到各气体导出口逐级分支并延伸,呈以气体导入口为中心左右对称的分级分支形状。利用此结构,由于气体通路呈分级分支形状,因此能够向各分支管适当地分配EGR气体。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419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在例如采用了EGR气体作为辅助气体的情况下,在发动机的冷启动时等,在气体通路中由于包含于EGR气体的水分而可能产生凝结水。若该凝结水自各气体导出口向相对应的分支管流动,则可能向各气缸吸入而在发动机发生失火。因此,通常推迟EGR气体相对于进气歧管的导入直至气体通路加热到一定程度。但是,若推迟EGR气体向进气歧管的导入,则相应地无法向发动机导入EGR气体,不能改善发动机的燃料消耗。在此,为了不推迟EGR气体向发动机的导入,有必要尽快加热气体通路来抑制凝结水的产生。
此公开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确保EGR气体的分配性能的同时有效地尽快加热气体通路的EGR气体分配器。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技术是一种EGR气体分配器,其是安装于进气歧管的附属设备,向构成所述进气歧管的多个分支管的各分支管分配EGR气体,其主旨在于,该EGR气体分配器包括:一个气体导入口,其用于导入EGR气体;多个气体导出口,其分别与各所述分支管连接;气体分配部,其包含自所述气体导入口向各所述气体导出口分支为多个并延伸的气体通路;以及加热部,其为了加热所述气体分配部与所述气体分配部的整体相邻设置,所述气体通路自所述气体导入口到各所述气体导出口逐级分支并延伸,并呈以所述气体导入口为中心左右对称的分级分支形状。
根据所述技术的结构,EGR气体分配器安装于被安装在发动机上的进气歧管。在此安装状态下,由于加热部与气体分配部的整体相邻设置,因此气体通路整体的内壁利用加热部的热量迅速被加热。此外,在气体分配部中,自气体导入口向气体通路导入的EGR气体自各气体导出口向对应的各分支管分配。在此,气体通路自气体导入口到各气体导出口逐级分支并延伸,并呈以气体导入口为中心左右对称的分级分支形状。因此,自气体导入口向气体通路导入的EGR气体在到达各气体导出口之前,在气体通路的各分支部分向各气体导出口逐级均等地分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三工业株式会社,未经爱三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339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