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防变频电机过载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33907.4 | 申请日: | 2018-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75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吴贵生;肖坤;李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7/10 | 分类号: | H02K7/10;H02H7/085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周放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重 底板 吊框 过载保护装置 钢丝绳 变频电机 限位开关 限位块 底座 导向轮 配重块 电机过载保护 活动设置 结构产生 可调配重 活动式 触接 可调 下端 压接 安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调防变频电机过载保护装置,包括底板、第一底座、第二底座、钢丝绳、导向轮、框架、配重吊框、配重块、限位块及限位开关;框架的下端固定且与底板设置有间隔;配重吊框活动设置于框架内;配重块设置于配重吊框内;限位块固定于框架上,限位开关设置于配重吊框上,限位块与限位开关活动式触接;钢丝绳的一端与底板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并通过导向轮将底板的第二端压接于第二底座上,钢丝绳的另一端与配重吊框连接。通过以上防变频电机过载保护装置,通过可调配重结构产生的力矩,并通过调整配重达到可调保护力矩方式达到安全、有效、可靠的防电机过载保护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整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可调防变频电机过载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化车身涂装生产线中经常用到电机减速器传动系统,通过电机减速器驱动轴带动链轮转动驱动输送链运行;根据工艺需要,电机减速器常采用变频控制,通过调整频率达到调整电机减速器的转速,从而达到调整输送链输送速度的目的;为了保护电机运行安全,防止电机因输送链卡阻引起过载烧坏电机,需要在输送系统增加电机防过载保护措施。
现有常用方案是将电机减速器通过螺栓固定在混凝土地面的埋板上,通过电气控制系统的断路器、空气开关进行保护,当电机过载,电流增大,超过了断路器的安全电流,断路器断开,电机断电,从而保护电机不因过载电流太大而烧坏,如图1所示,包括电机01、减速器03,螺栓螺母04,底板05,埋板06组成,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在减速器上,减速器通过螺栓螺母及底板固定在埋板上。
按照常规控制模式,电机转动,带动减速器按减速器转向02转动,带动减速器输出轴031逆时针转动,通过联轴器033、万向节07带动驱动轴032逆时针转动,电机、减速器及其底座受到一个顺时针的反作用旋转扭矩,同时电机、减速器、底板受到螺栓螺母的拉力,拉力形成扭矩与发作用旋转扭矩平衡;当输送链被卡阻,驱动轴阻力明显增大,通过万向节、联轴器传递给减速器输出轴,减速器输出轴通过减速器传递给电机,导致电机受到的扭矩迅速增加,电机扭矩增加导致电机电流增加,当阻力达到一定值,电机电流就超出了断路器的保护电流,断路器断开,电机断电,从而达到保护电机的目的。
这种方式,完全通过电气控制系统实现对电机过载的保护,断路器及空气开关的规格型号是间断的,所选断路器的断路电流并不一定适合电机的保护电流,选大一点,对电机保护不保险,选小一点,电机因载荷波动引起的电流波动可能导致断路器意外跳闸,影响系统运行稳定,另外,断路器、空开受温度影响控制精度;电气元件容易出现故障,一旦断路器故障会导致电机过载保护失败;特别是变频电机在频率变化的情况下,扭矩是不变的,但是工作电流是变化的,通过断路器电流保护很难起到保护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防变频电机过载保护装置,通过在电机一端增加钢丝绳、配重块、限位开关等装置,在电机一端增加重锤式力矩,通过调整配重块,达到可调力矩,与电机工作中受到的反作用力矩平衡,达到安全、可靠、有效的保护电机过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可调防变频电机过载保护装置,包括底板、第一底座、第二底座、钢丝绳、导向轮、框架、配重吊框、配重块、限位块及限位开关;
所述底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底座的上端活动式铰接,所述底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底座的活动式压接;
所述框架的下端固定且与所述底板设置有间隔;所述配重吊框活动设置于所述框架内;
所述配重块设置于所述配重吊框内;
所述限位块固定于所述框架上,所述限位开关设置于所述配重吊框上,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开关活动式触接;
所述钢丝绳的一端与底板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并通过导向轮将所述底板的第二端压接于所述第二底座上,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与所述配重吊框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339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