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机壳成型装置及其成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333714.9 | 申请日: | 2018-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280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 发明(设计)人: | 彭卫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杜邦龙机电有限公司吕四分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C9/02 | 分类号: | B22C9/02;B22C9/2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6200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吕四***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壳 成型 成型装置 合模成型 滑轨组件 升降气缸 脱模 中心导向柱 自动化生产 工作效率 模具型板 内外加热 生产效率 自动抽芯 组合作用 成品率 导向柱 定位柱 成模 接缝 磨砂 启模 气缸 底座 紧凑 美观 对立 覆盖 生产 | ||
1.一种电机壳成型装置,包括机壳模型,所述机壳模型被平均分为四份,且对立的两份为一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模具型板、导向柱、中心导向柱、层板一、层板二、滑轨组件一、滑轨组件二、定位柱、升降气缸一和升降气缸二,所述底座与模具型板之间固定设置四个导向柱,且四个导向柱分别位于底座四角,所述层板一和层板二位于底座与模具型板之间,且层板一位于层板二的上方,所述层板一和层板二可沿导向柱上下活动,所述模具型板的中心开设圆形通孔,所述中心导向柱的底部固定设置在底座上,其顶部依次贯穿层板二和层板一,且一直延伸出圆形通孔,所述滑轨组件一和滑轨组件二均外接气缸,所述滑轨组件一为一对,且相对设置,所述滑轨组件一固定设置在模具型板的下表面,所述滑轨组件二也为一对,且相对设置,所述滑轨组件二固定设置在层板一的上表面,所述滑轨组件一和滑轨组件二错位设置,所述滑轨组件一的相对一侧放置其中一组机壳模型,所述滑轨组件二的相对一侧放置另一组机壳模型,所述定位柱固定设置在层板二上,且定位柱包裹在中心导向柱的外部,所述定位柱的顶部贯穿层板一,且顶端与滑轨组件二及机壳模型相接触,所述升降气缸一和升降气缸二均固定设置在底座上,且升降气缸一的活塞杆贯穿层板二与层板一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气缸二的活塞杆与层板二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壳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型板的下表面开设能够让滑轨组件二完全融入的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壳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包括机壳中心定位柱和电机脚外形定位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壳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气缸一至少为一对设置,所述升降气缸二也至少为一对设置。
5.根据上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电机壳成型装置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合模成型和脱模成模,具体步骤如下:
S1、合模成型:将一组机壳模型放入滑轨组件一相对的一侧,然后将滑轨组件一拉放到位,然后再将另一组机壳模型放入滑轨组件二相对的一侧,再启动升降气缸一,使得层板一向上运动,带动层板一上的滑轨组件二和另一组机壳模型上升,且另一组机壳模型上升到位后,滑轨组件二拉放到位,此时启动升降气缸二,使得层板二向上运动,并带动层板二上的定位柱上升,定位柱上升到位后,使得两组机壳模型形成整体的机壳模型,且对机壳模型进行定位固定,机壳模型形成模具外形,让后将预先准备的成型箱固定在模具型板上,且成型箱套在机壳模型的外部,然后向成型箱内注入覆膜砂,同时开启加热管,对覆膜砂内外加热,使其凝固成型,最终完成合模成型;
S2、脱模成模:首先将升降气缸二下降,使定位柱下降拉脱模型,然后再将滑轨组件二向内侧运动,进行往里脱模,随后升降气缸一下降,进行拉脱模型,然后滑轨组件一箱内侧运动,进行往里脱模,然后将凝固成型后的覆膜砂成型箱取下,翻转后送置于浇注位置,最后将预先做好的泥芯放入成型箱内,盖上盖箱,完成型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杜邦龙机电有限公司吕四分公司,未经上海杜邦龙机电有限公司吕四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3371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镍奥氏体球墨铸铁发动机排气管背部进火工艺
- 下一篇:一种触头覆膜砂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