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丛场井眼轨道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32014.8 | 申请日: | 2018-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34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孙景涛;曲大孜;王国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7/04 | 分类号: | E21B7/04;E21B7/06;E21B4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周静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丛场井眼 轨道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丛场井眼轨道设计方法,属于钻井工程技术领域。所述井丛场井眼轨道设计方法通过将井丛场井口和靶点划分为两个组,根据每组中每个靶点的坐标和每个井丛场井口的坐标,确定一个靶点对应匹配一个井丛场井口,实现靶点和井丛场井口的初匹配,继而根据待研究区域内每个直井的坐标,判断每个靶点和与其对应匹配的井丛场井口的连线与每个直井之间的垂直距离是否都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如果有至少一个直井不满足,则更换该靶点对应匹配的井丛场井口,并将该靶点和更换后的与其对应匹配的井丛场井口代回到上一步中进行再次判断;如果全部直井都满足,则对该靶点进行井眼轨道设计。该方法计算简便、操作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钻井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井丛场井眼轨道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井丛场是一种针对地面条件复杂、钻井用地紧张、建设环境敏感而提出的钻井模式,通过设置单排或双排井口,其中,井数为3~26个,最小井口距为3~6m,可以有效节约用地、降低投资、提高钻井效率。而井眼轨道设计是钻井技术的核心之一,如何对井丛场井眼轨道进行设计,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井眼轨道进行设计主要解决的是井口与靶点的优化分配问题,目前,现有技术中的井口与靶点的优化分配问题主要是采用退火算法、遗传算法或蚁群算法等,通过将井口坐标和靶点坐标代入到算法中进行计算,确定井口与靶点的匹配关系。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本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技术在解决井口与靶点的优化分配问题时所采用的算法,一方面不适用于井丛场,另一方面,计算过程复杂,工作量大。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简便、操作性强的井丛场井眼轨道设计方法,实现井丛场井口与靶点的优化设计匹配。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井丛场井眼轨道设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根据井丛场的中心点,将待研究区域内的井丛场井口和靶点划分为两个组;
步骤2、根据每组中每个所述靶点的坐标和每个所述井丛场井口的坐标,确定一个所述靶点对应匹配一个所述井丛场井口;
步骤3、根据每个所述靶点的坐标、与每个所述靶点对应匹配的所述井丛场井口的坐标和所述待研究区域内的每个直井的坐标,判断每个所述靶点和与其对应匹配的所述井丛场井口的连线与每个所述直井之间的垂直距离是否都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
步骤4、如果所述靶点和与其对应匹配的所述井丛场井口的连线与至少一个所述直井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则更换与所述靶点对应匹配的所述井丛场井口,并将所述靶点和更换后的与其对应匹配的所述井丛场井口代回到步骤3中进行再次判断;
步骤5、如果所述靶点和与其对应匹配的所述井丛场井口的连线与每个所述直井之间的垂直距离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则对所述靶点进行井眼轨道设计。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井丛场的中心点,将待研究区域内的井丛场井口和靶点划分为两个组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水平投影图中待研究区域内的每个所述井丛场井口的坐标和每个所述靶点的坐标。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井丛场的中心点,将待研究区域内的井丛场井口和靶点划分为两个组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井丛场的中心点和所述井丛场中井口的延伸方向,以经过所述井丛场的中心点且垂直于所述井丛场中井口的延伸方向的直线为界,将所述直线一侧的所述井丛场井口和所述靶点划分为一组,将所述直线另一侧的所述井丛场井口和所述靶点划分为另一组。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每组中每个所述靶点的坐标和每个所述井丛场井口的坐标,确定一个所述靶点对应匹配一个所述井丛场井口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320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