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快速聚沉的去蓝藻改性土壤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31817.1 | 申请日: | 2018-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198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戴国飞;杨平;方媛瑗;胡建民;许新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56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33002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蓝藻 改性土壤 粉末性 制备 聚二氯乙基醚四甲基乙二胺 聚合氯化铝 抗干扰能力 技术支持 土壤粒径 应用提供 重量份 除藻 净水 目筛 野外 污水 土壤 响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聚沉的去蓝藻改性土壤,包括以重量份计的如下原料:粉末性土壤200~1200份;聚二氯乙基醚四甲基乙二胺20~40份;聚合氯化铝20~60份;其中所述粉末性土壤粒径至少过180目筛。本发明具备性能稳定,除藻净水的响应速度快,对污水中的杂质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使用时操作简单;非常适合大规模制备,为去蓝藻材料的大规模野外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灭失蓝藻改性材料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聚沉的去蓝藻改性土壤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十年来,我国淡水水体蓝藻水华的发生呈现出大范围、高频次、高生物量的特征,引起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失衡,这种失衡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健康,现已成为我国目前以及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需要面临的重大水环境问题。在世界范围内,蓝藻水华事件出现率呈现上升势头,其分布范围呈扩张趋势;在一些地区,每年蓝藻水华的暴发和持续已成为常态。我国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如氮、磷浓度等)比多数欧洲及北美湖泊要明显严重,湖内行动(生态修复)往往与湖外行动(污染源控制)同步进行,因此控制蓝藻水华的发生、恢复和重建水生植被的难度要大得多。
营养盐的大幅削减是蓝藻水华控制的根本途径,但水生态系统对营养盐削减的反应较慢,治理期的延长,甚至会导致产毒种类的转换,因此单纯依靠营养盐的削减在短期内是难以奏效的。我国众多湖泊的蓝藻水华仍然表现为常态化和突发性,急需开发能有效控制突发性/常态化的蓝藻水华的方法和技术,并阻止其在水域中的扩散。由此,开发出用于快速聚沉的去蓝藻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显得十分紧迫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聚沉的去蓝藻改性土壤及其制备方法,所提供的快速聚沉的去蓝藻改性土壤具备性能稳定,除藻净水的响应速度快,对污水中的杂质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使用时操作简单;所提供的快速聚沉的去蓝藻改性土壤能够快速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增强水体感官性能;所提供的快速聚沉的去蓝藻改性土壤既能高效去蓝藻,还能达到快速聚沉的效果;所提供的快速聚沉的去蓝藻改性土壤非常适合大规模制备,为去蓝藻材料的大规模野外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快速聚沉的去蓝藻改性土壤,包括以重量份计的如下原料:
粉末性土壤200~1200份;聚二氯乙基醚四甲基乙二胺20~40份;聚合氯化铝20~60份;三种有效成分相互作用,能达到最好效果;其中所述粉末性土壤粒径至少过180目筛。
优选的是,包括以重量份计的如下原料:
粉末性土壤300~800份;聚二氯乙基醚四甲基乙二胺20~40份;聚合氯化铝30~60份;其中所述粉末性土壤粒径至少过180目筛。
优选的是,包括以重量份计的如下原料:
粉末性土壤300~600份;聚二氯乙基醚四甲基乙二胺30~40份;聚合氯化铝40~60份;其中所述粉末性土壤粒径至少过180目筛。
优选的是,所述聚二氯乙基醚四甲基乙二胺是单元分子量为250~300、粘度为250~600cps、密度为1.1~1.2g/cm3的液体。
优选的是,所述聚合氯化铝为国标饮用水级固体水处理剂,性能达到国家标准:GB15892-2009。
本发明进一步要求保护一种用于快速聚沉的去蓝藻改性土壤的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一、配制聚二氯乙基醚四甲基乙二胺母液,所述聚二氯乙基醚四甲基乙二胺母液浓度为20~40g/L;
步骤二、配制聚合氯化铝母液,所述聚合氯化铝母液浓度为20~40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未经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318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