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极安全防护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331471.5 | 申请日: | 2018-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47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 发明(设计)人: | 宋育刚;余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穿山甲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 代理公司: | 昆山中际国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11 | 代理人: | 盛建德;李娜 |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桩 充电电极 受电电极 机器人 安全防护装置 充电电路 充电通路 受电电路 通路开关 电极 短路 充电态 受电 机器人设备 导通状态 断开状态 自动充电 金属物 强电流 连通 脱离 | ||
本发明电极安全防护装置通过设置充电桩侧的充电电路和机器人侧的受电电路,使得本发明的充电态,即机器人侧的两个受电电极插至充电桩侧的两个充电电极时,充电通路开关以及受电通路开关自动处于导通状态,能实现正常自动充电;而本发明的非充电态,即机器人侧的两个受电电极脱离充电桩侧的两个充电电极时,充电通路开关以及受电通路开关自动处于断开状态,即受电电极和充电电极是没有与强电流源连通的。故,即使有外界的金属物接触受电电极和充电电极,也不会造成充电桩侧的充电电路短路和机器人侧的受电电路短路,从而有效、安全地保护了充电桩设备、机器人设备以及附近的人和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机器人自动充电系统的电极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自主行走机器人的自动充电系统中,机器人的受电电极和充电桩的充电电极通常是裸露设计的。这种设计主要有利于机器人与充电桩对接操作时,能可靠地完成对接动作。由于电极是裸露的,当机器人运动时会有裸露的受电电极被环境中的金属物短路的风险。同样的,充电桩的充电电极也有被环境中的金属物短路的风险。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极安全防护装置,所述电极安全防护装置能够使得机器人在非充电的状态下,充电桩侧和机器人侧的裸露电极均没有金属物短路的风险。
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极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充电桩侧的充电电路和机器人侧的受电电路,所述充电桩侧的充电电路设有电阻测量器、充电开关控制器、两个充电电极、充电器和若干个充电连接线路,所述充电开关控制器设有两个充电通路开关,所述充电器和两个充电通路开关的输入端之间通过充电连接线路相连,所述两个充电通路开关的输出端和两个充电电极之间通过充电连接线路相连,所述电阻测量器的输入端和两个充电电极之间通过充电连接线路相连,所述电阻测量器的输出端和充电开关控制器的控制端之间通过充电连接线路相连;所述机器人侧的受电电路设有两个受电电极、电阻器、电压测量器、受电开关控制器、蓄电池和若干个受电连接线路,所述受电开关控制器设有两个受电通路开关,所述两个受电电极和两个受电通路开关的输入端之间通过受电连接线路相连,所述两个受电通路开关的输出端和蓄电池的两个端子之间通过受电连接线路相连,所述两个受电电极、电阻器和电压测量器之间通过受电连接线路并联连接,电压测量器的输出端与受电开关控制器的控制端之间通过受电连接线路相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电极安全防护装置通过设置充电桩侧的充电电路和机器人侧的受电电路,使得本发明的充电态,即机器人侧的两个受电电极插至充电桩侧的两个充电电极时,充电通路开关以及受电通路开关自动处于导通状态,能实现正常自动充电;而本发明的非充电态,即机器人侧的两个受电电极脱离充电桩侧的两个充电电极时,充电通路开关以及受电通路开关自动处于断开状态,即受电电极和充电电极是没有与强电流源连通的,故,即使有外界的金属物接触受电电极和充电电极,也不会造成充电桩侧的充电电路短路和机器人侧的受电电路短路。因此,无论人和物在非充电态接触到受电电极还是充电电极,都不会有触电的危险,从而有效、安全地保护了充电桩设备、机器人设备以及附近的人和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极安全防护装置的充电桩侧的充电电路图。
图2为本发明电极安全防护装置的机器人侧的受电电路图。
对照以上附图,作如下补充说明:
1---电阻测量器 2---充电开关控制器
3---充电电极 4---充电器
5、6、7、8---充电连接线路
9---充电通路开关 10---受电电极
11、12、18、19---受电连接线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穿山甲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穿山甲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314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航标供电系统
- 下一篇:新能源车辆及其应用的锂电池包均衡设备与均衡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