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左右前纵梁外板拉延模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30521.8 | 申请日: | 2018-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279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秋叶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2 | 分类号: | B21D37/12;B21D22/22 |
代理公司: | 50221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崔雷 |
地址: | 402469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艺凸起部 成型部 前纵梁 外板 凸模座 成型槽 拉延模 下模座 上模 上模座 产品合格率 一次性生产 凸起部位 压边圈 压边 圈套 支撑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左右前纵梁外板拉延模。左右前纵梁外板拉延模包括上模座、上模刀、压边圈、凸模座以及下模座,上模刀设在上模座上,凸模座设在下模座上,压边圈套设在凸模座上并由下模座提供支撑;上模刀上设有成型槽、第一工艺凸起部、第二工艺凸起部和两个第三工艺凸起部,成型槽内设有第一成型部、第二成型部和第四工艺凸起部,第四工艺凸起部位于成型槽的第二端,第一成型部和第二成型部内侧之间设有第五工艺凸起部,第一成型部和第二成型部外侧均设有第六工艺凸起部,凸模座的第一端的两个角设有调节平面。本发明左右前纵梁外板拉延模生产的产品合格率高,且一次性生产左右前纵梁外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左右前纵梁外板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左右前纵梁外板拉延模。
背景技术
对于这种带弧形极大的大平板件进行拉延,且是B280/440DP材料,回弹性极大,不易成为刚性变形,且在拉延过程中容易出现褶皱等,从而导致容易产生残次品和不良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对大平板件能够形成刚性变形的左右前纵梁外板拉延模。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左右前纵梁外板拉延模,所述左右前纵梁外板拉延模包括上模座、上模刀、压边圈、凸模座以及下模座,所述上模刀设在上模座上,所述凸模座设在下模座上,所述压边圈套设在凸模座上并由下模座提供支撑;所述上模刀上设有成型槽、第一工艺凸起部、第二工艺凸起部和两个第三工艺凸起部,所述成型槽的四周设有裙边,所述第一工艺凸起部、第二工艺凸起部和两个第三工艺凸起部设在裙边上,所述第一工艺凸起部和第二工艺凸起部分别位于成型槽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两个第三工艺凸起部位于成型槽的两侧,所述成型槽内设有第一成型部、第二成型部和第四工艺凸起部,所述第一成型部和第二成型部相对设置,所述第四工艺凸起部位于成型槽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成型部和第二成型部内侧之间设有第五工艺凸起部,所述第一成型部和第二成型部外侧均设有第六工艺凸起部,所述压边圈上设有与第一工艺凸起部、第二工艺凸起部和两个第三工艺凸起部对应的第一工艺凹槽、第二工艺凹槽和两个第三工艺凹槽,所述凸模座的第一端的两个角设有调节平面,所述凸模座上设有与成型槽对应的成型部、第四工艺凹槽、第五工艺凹槽和第六工艺凹槽。
进一步的,所第一成型部包括依次纵向设置的两个横向长条凹槽、两个圆形凸起、第一异形凹槽、第二异形凹槽和尾部凸起,所述两个位于横向长条凹槽的两端,所述两个凸起圆形左右分布,所述第六工艺凸起部的一端位于横向长条凹槽的外侧,所述第六工艺凸起部的另一端位于第一异形凹槽的外侧,所述尾部凸起的内侧设有纵向长条凹槽。
进一步的,所第二成型部包括依次纵向设置的两个横向长条凹槽、两个圆形凸起、第一异形凹槽、第二异形凹槽和尾部凸起,靠近第一异形凹槽的圆形凸起并排设有工艺凸起,所述两个位于横向长条凹槽的两端,所述两个圆形凸起左右分布,所述第六工艺凸起部的一端位于横向长条凹槽的外侧,所述第六工艺凸起部的另一端位于第一异形凹槽的外侧,所述尾部凸起的内侧设有纵向长条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压边圈上设限位件。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刀上设用于容纳限位件的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压边圈上设有定位缺口。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座上设有定位凸台。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座上设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可通过螺栓与上模座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压边圈和下模座上均设有橡胶柱。
本发明左右前纵梁外板拉延模在上模刀上设置了第一至第六工艺凸起部,并在压边圈上设有与第一至三工艺凸起部配合的第一至第三工艺凹槽,在凸模座上设有与第四至第六工艺凸起部配合的第四至第六工艺凹槽,在第一至第六工艺凸起部和第一至第六工艺凹槽的配合下,有效控制材料的流动,从而让材料产生刚性变形,有效避免了材料的回弹,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且还能一次性将左右前纵梁外板生产出来,提高了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秋叶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秋叶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305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调芯轴式自动卸件弯曲模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气膜润滑导向装置及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