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智能实弹靶标系统的实兵与智能靶标对抗作战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29876.5 | 申请日: | 2018-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09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文芳 |
主分类号: | F41A33/00 | 分类号: | F41A33/00;F41J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维赛恩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57 | 代理人: | 李明全 |
地址: | 7100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智能 实弹 靶标 系统 对抗 作战 方法 | ||
1.基于智能实弹靶标系统的实兵与智能靶标对抗作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系统设置的初始参数,根据所述初始参数生成初始化指令,并将所述初始化指令分别发送至各个实兵终端、各个靶标终端和/或指挥终端子系统;
步骤a:接收所述实兵终端的实兵状态信息、靶标终端的靶标状态信息,进行靶标战场侦察计算,生成单个靶标终端及靶标分队的侦察范围,并将所述实兵状态信息、靶标状态信息和/或靶标终端侦察范围信息发送至指挥终端子系统,以显示演习态势;
按照作战原则为各个所述靶标终端分配打击实兵终端任务,进行靶标对实兵射击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发送至对应的实兵终端、靶标终端和/或指挥终端子系统;
当收到所述实兵终端发出的射击事件信息时:
进行实兵对靶标射击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发送至对应的实兵终端、靶标终端和/或指挥终端子系统;
当收到所述指挥终端子系统发出的裁决控制指令时:
向对应的实兵终端和/或靶标终端转发所述裁决控制指令;
当收到所述指挥终端子系统发出的靶标指挥指令时:
按所述靶标指挥指令进行靶标对实兵射击计算和/或靶标战场机动计算,将计算结果发送至对应的实兵终端、靶标终端和/或指挥终端子系统;
循环执行步骤a直至满足预设条件,对抗演习结束;
上述所有步骤的信息和指令均要同步存储至数据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实弹靶标系统的实兵与智能靶标对抗作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参数具体包括:
人机对抗或红蓝对抗的演习模式,各个所述实兵终端以及各个所述靶标终端的初始状态、装备类型、编号和隶属关系。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实弹靶标系统的实兵与智能靶标对抗作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靶标战场侦察计算方法具体为:
从所述数据库调取各个所述靶标终端当前的侦察距离数据,以所述靶标终端当前位置为中心、所述侦察距离数据为半径画圆,排除圆内不能形成通视的地域,生成各个靶标终端的侦察范围;
把各个所述靶标终端的侦察范围叠加,形成靶标分队的侦察范围。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实弹靶标系统的实兵与智能靶标对抗作战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作战原则为各个所述靶标终端分配打击实兵终端任务,所述作战原则具体为:
当所述靶标终端可打击范围内有至少两个实兵终端时:
选择打击效能最高的实兵终端为打击目标;
当对实兵终端的打击效能相同时,选择武器口径最大的实兵终端为打击目标;
当对实兵终端的打击效能和实兵终端武器口径均相同时,选择距离最小的实兵终端为打击目标;
当有至少两个所述靶标终端均能够打击同一实兵终端时:
选择打击效能最高的靶标终端对实兵终端目标进行打击;
当靶标终端的打击效能相同时,选择与实兵终端距离最小的靶标终端对实兵终端进行打击;
当靶标终端的打击效能相同且与实兵终端距离相等时,选择剩余弹药量最大的靶标终端对实兵终端进行打击。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实弹靶标系统的实兵与智能靶标对抗作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靶标对实兵射击计算的具体方法为:
通过所述数据库获取所述靶标终端的武器类型、弹药剩余量和目标实兵终端类型,根据所述武器类型、弹药剩余量和目标实兵终端类型,判断靶标终端能否毁伤实兵目标;
如果否,判断靶标终端能否被实兵终端毁伤,若是,则向所述靶标终端发送向低危险指数地域机动指令;若否,不发送指令;
如果是,计算目标实兵终端和靶标终端的直线距离,调取靶标终端的武器类型的有效射程;
当所述直线距离小于等于所述有效射程时,进行靶标对实兵射击核心计算,并将所述核心计算结果发送至所述实兵终端、靶标终端和/或指挥终端子系统;
当所述直线距离大于所述有效射程时,生成机动目标位置,并根据所述机动目标位置和靶标终端当前位置生成机动路线和机动速度,并发送至所述靶标终端,直至所述靶标终端到达所述机动目标位置且所述直线距离小于等于所述有效射程,进行靶标对实兵射击核心计算,并将所述核心计算结果发送至所述实兵终端、靶标终端和/或指挥终端子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文芳,未经王文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2987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间瞄火炮炮弹模拟装置
- 下一篇:一种红外触发式轻武器外挂击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