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无致病力灰葡萄孢菌QT5-19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26794.5 | 申请日: | 201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73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吴明德;卡马瑞;李国庆;张静;杨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01N63/30;A01P3/0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龚莹莹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无 致病 葡萄 qt5 19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农业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株无致病力灰葡萄孢菌QT5‑19及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灰葡萄孢为灰葡萄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株无致病力灰葡萄孢菌QT5-19及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大棚果蔬的栽培面积逐年扩大。由于果蔬大棚中温湿等环境条件适宜,因而由葡萄孢(Botrytis spp.)引起的果蔬灰霉病发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从传统的次要病害逐渐上升为影响大棚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主要病害,引起果蔬产量和品质下降,给农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葡萄孢除侵染果实外,还可侵染花、茎、叶等器官,造成严重减产减收,部分危害严重地区甚至完全绝收。此外,该病害除了在生产过程中侵染植物,还可在运输储藏的果蔬上进行危害,进一步造成经济损失,并成为多种果蔬产后储藏期的主要病害。
目前,灰霉病的防治方法仍以化学防治为主,但葡萄孢对杀菌剂极易产生抗药性,这一方面会加大灰霉病的防治难度;另一方面会提高农民的施药量,从而造成环境污染和危及食品安全。其他的防治方法,例如抗病育种由于尚未发现灰霉病的抗源故难以实施;国外以栽培防治为主的防治措施有些时候并不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因此,亟需有效的替代防治措施。近年来,生物防治作为灰霉病一种可能的替代防治措施被广泛研究,并有多种生防菌被用于灰霉病的生防并成功商业化,其中包括木霉菌、粉红粘帚霉和酵母菌等。
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一般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上产生灰白色的菌丝,不能产生色素,培养后期,会在菌落表面形成大量的分生孢子及菌核,在人工接种条件下,一般可以侵染多种植物。本发明提供的灰葡萄孢菌QT5-19在PDA上不能产生分生孢子及菌核,对多种植物不能致病或致病力很弱,并且能产生红色色素,此外其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具有抑制灰葡萄孢及核盘菌的作用,并有用于生物防治灰霉病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株无致病力的灰葡萄孢菌,所述的菌株为灰葡萄孢(Botryt is cinerea)QT5-19,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8610。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QT5-19的应用,包括用于制备成灰霉病菌杀菌剂或熏蒸剂,或者用于核盘菌的杀菌剂或熏蒸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申请人于2015年从陕西省感染灰霉病的番茄果实上分离获得一株灰葡萄孢菌株QT5-19,该菌株已于2018年9月11日送至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分类命名: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QT5-19,保藏编号:CCTCC NO:M 2018610,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
该菌株在PDA上的培养物及在麦粒培养基上的发酵物可产生挥发性物质,且该挥发性物质具有抑制植物灰霉病发生的能力。与典型灰葡萄孢菌株相比,在PD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显著较慢,产生大量气生灰白色菌丝,并在培养基上产生大量的红色色素,使整个菌落呈现红色,无大型分生孢子及黑色菌核产生,灰葡萄孢QT5-19菌株几乎不能在本生烟草叶片上引起病斑,在黄瓜、油菜、草莓、苹果、葡萄及番茄上不能致病或致病力很弱。
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QT5-19的应用,包括将本发明提供的灰葡萄孢以唯一有效成分或有效成分之一制备成防治灰霉病的杀菌剂或熏蒸剂;或制备成核盘菌的杀菌剂或熏蒸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267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