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支护衬砌与防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26789.4 | 申请日: | 201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2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汪波;吴德兴;郭新新;王勇;徐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图强工程材料有限公司;杭州丰强工程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E21D11/15;E21D11/18;E21D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曾章沐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垫板 多孔垫板 支护衬砌 单孔 锚具 岩体 交替间隔 支护体系 钢索 防治 地下工程 持续提供 梅花点阵 岩体支护 变形的 变形量 大变形 锚固力 拉结 整合 隧道 | ||
本发明涉及隧道岩体支护和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护衬砌与防治方法,其包括:呈梅花点阵布置于岩体的让压锚具,所述让压锚具与岩体之间设置有垫板,所述垫板包括交替间隔设置的多孔垫板和单孔垫板,各个垫板之间拉结有钢索。本发明在让压锚具与岩体之间,采用多孔垫板与单孔垫板交替间隔使用,多孔垫板将相邻的让压锚具整合为一个整体,加强该部位的锚固力,单孔垫板提供一定的容许变形量,并使用钢索将单孔垫板与多孔垫板连接,形成刚柔并济的支护体系,在大变形地下工程中能起到支护衬砌的作用,且由于具有容许变形的余量,该支护体系不容易失效,能够持续提供支护衬砌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岩体支护和防治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支护衬砌与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隧道软岩的大变形问题,普遍采用的是强支护作被动刚性承载的设计理念与传统手段,在支护方式及工艺材料方面大多仍沿用老旧的传统模式,即初期支护采用钢筋网二次复喷砼+普通刚性砂浆锚杆+钢拱架作联合支护,二次衬砌采用模注配筋率高、厚度大的刚性钢筋砼。在此种支护的主要特点是,初支和二衬的刚度大、支护力强、造价高。
对于隧道大变形区段言,钢拱架因受压荷值过大,而产生压折扭曲或被剪错失稳,喷砼出现严重开裂和破散掉块等破坏现象,围岩形变压力会随着时间而持续增长发展,普通刚性锚杆多因不能适应围岩的过大变形而拉断失效。
因此,如何在支护岩体和容许岩体的变形之间寻求平衡,以避免支护体系失效、岩体垮塌造成安全事故,是大变形地下工程支护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支护衬砌与防治方法,用于支护大变形量的地下工程,形成刚柔并济的支护体系,解决现有技术中大变形地下工程中支护体系失效、岩体垮塌造成安全事故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护衬砌与防治方法,其包括:呈梅花点阵布置于岩体的让压锚具,所述让压锚具与岩体之间设置有垫板,所述垫板包括交替间隔设置的多孔垫板和单孔垫板,各个垫板之间拉结有钢索。
本发明在让压锚具与岩体之间,采用多孔垫板与单孔垫板交替间隔使用,多孔垫板将相邻的让压锚具整合为一个整体,加强该部位的锚固力,单孔垫板提供一定的容许变形量,并使用钢索将单孔垫板与多孔垫板连接,形成刚柔并济的支护体系,在大变形地下工程中能起到支护衬砌的作用,且由于具有容许变形的余量,该支护体系不容易失效,能够持续提供支护衬砌作用。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多孔垫板包括条形垫板,所述条形垫板沿长向排列有多个开孔,所述条形垫板大致垂直于开挖方向设置,所述条形垫板与所述单孔垫板沿开挖方向间隔排列。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在张拉钢索前,先设置支承断面的钢拱架,所述钢拱架间隔设置于所述让压锚具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让压锚具设置完成后,在断面表面挂设钢丝网,所述钢丝网包括挂设于所述让压锚具之间的多片,相邻的所述钢丝网之间预留有间隔。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将所述钢索沿所述让压锚具张拉并形成经纬网,使用拉结线将所述钢丝网边缘与所述钢索拉结固定。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在所述钢丝网表面喷射混凝土层,且在所述钢丝网的间隔带处预留后浇槽。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让压锚具露出岩体的部分设置有用于快速识别岩体变形量的标记线,当岩体变形并滑移至所述标记线处时,向后浇槽填充混凝土。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在岩体表面设置用于支承的钢格栅。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在钢格栅表面挂设钢丝网并喷射混凝土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图强工程材料有限公司;杭州丰强工程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未经杭州图强工程材料有限公司;杭州丰强工程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267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下沉式隧道侧墙模板台车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模喷用喷头移动总成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