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平顶波束赋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26715.0 | 申请日: | 201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470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刘义;邱铭;程晓洁;卢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7/06 | 分类号: | H04B7/06;H04B7/08;G06N3/04;G06N3/08;H01Q3/2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神经网络 平顶 波束 赋形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平顶波束赋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收集样本数据;S2:构建卷积神经网络模型;S3:利用样本数据训练卷积神经网络模型;S4:利用训练后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平顶波束赋形。本发明在平顶波束赋形中引入一个闭环控制,使系统更具有鲁棒性,同时,运用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只需要大量的数据进行训练,避免的复杂的公式推导和简化。训练完成后,运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的方式对天线进行调整,只需要根据输入的变化,能够快速确定需要调整的发射天线及其幅值需要调整的幅值大小,实时性较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波能量传输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平顶波束赋形方法。
背景技术
天线波束赋形在雷达、通信方面已经发展了70多年,并且用于各种不同要求的场合。常见的赋形波束有差分波束,余割波束和平顶波束等。平顶波束赋形在微波能量传输中有了新的意义。为了尽量接收更多能量,接收处的天线口径一般都很大,当发射天线增益很高的时候,接收处的功率密度分布不再均匀分布而是呈锥形递减分布。当整流天线以阵列方式进行分布式整流时,效率就会降低。所以为了提高接收效率,需要对天线进行平顶波束赋形。
对于平顶波束的赋形,现有的方法包括局部优化算法比如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和解析算法例如傅里叶变换法,根匹配综合法等。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优化算法进行调整时,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才能调整完毕,难以进行实时的调整。而解析算法,往往需要通过进行复杂的电磁场建模分析。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平顶波束赋形方法,利用神经网络进行平顶波束赋形,避免复杂的公式推导和简化,无需构建模型,快速确定需要调整的发射天线及其幅值需要调整的幅值大小。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平顶波束赋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收集样本数据;
S2:构建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S3:利用样本数据训练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S4:利用训练后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平顶波束赋形。
优选地,步骤S1的具体步骤为:
S1.1:随机调整a个发射天线的幅值A,对应N×N个接收天线的接收场强E,其中接收场强E为N阶矩阵;
S1.2:将幅值A与平顶波束的数据比较得到天线幅值差△A,将接收场强E与平顶波束的数据比较得到场强分布差△E,其中场强分布差△E为N阶矩阵;
S1.3:重复S1.1至S1.2,直到取得多组天线幅值差△A和场强分布差△E。
优选地,步骤S1.3中得到的场强分布差△E转换为N×N像素点的场强分布差特征图。
优选地,步骤S2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包括卷积层、下采样层和全连接层,构建的具体步骤如下:
S2.1:将场强分布差特征图输入卷积层,其被一个可学习的卷积核进行卷积,然后通过一激活函数,就可以得到输出特征图,具体为:
式中,为卷积层l的第j个通道的净激活,通过对前一卷积层输出特征图进行卷积求和与偏置得到,是卷积层l的第j个通道的输出,为卷积和矩阵,,是对卷积后特征图的偏置,“*”是卷积符号,f(·)为激活函数,激活函数选取为非线性激活函数tanh函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267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