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矿车转向系统及箱体举升系统的液压集成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26255.1 | 申请日: | 201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28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周鑫;徐顺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扬州)特种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06 | 分类号: | B62D5/06;B62D5/07;B60P1/16 |
代理公司: | 南京源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545 | 代理人: | 黄启兵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矿车 转向 系统 箱体 液压 集成 控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用于矿车转向系统及箱体举升系统的液压集成控制装置,包括大流量泵、小流量泵、换向阀、举升合流阀、转向器、平衡阀组、举升油缸以及油箱。本发明能够根据发动机转速来选择不同流量的泵,从而有效节省不必要的功率损耗;同时该控制系统能够综合控制转向器和举升油缸,并能够保证转向器和举升油缸的正常工作,避免在突发情况下,转向器失灵、举升油缸回程过快等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车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矿车转向系统及箱体举升系统的液压集成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矿车主要适用于冶金、矿山、煤矿、铁路、公路遂道、水工涵洞、地下矿平巷和军事涵洞等工程掘进、施工、配套简单、高效率出渣运输设备。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拉动了矿业企业的突飞猛进,尤其是近些年来,大中型矿业更是如雨后春笋,越来越多。作为矿业主要运载设备的矿车需求量也是日趋增大。
现有的矿车的转向器主要是通过大流量泵来驱动,主要是由于当矿车处于较低速度时,需要较高的液压力来驱动转向;然而当矿车发动机转速处于较高状态时,仅仅需要较低的液压力即可完成转向器的控制,继续使用大流量泵会造成大量不必要的功率损失,提高了运营成本。
另外,现有的矿车的箱体的举升操作是通过独立的举升液压系统控制,耗能较高,并且现有举升液压系统无法控制回程速度,导致效率较低。
因此,开发一种转向与举升结合的液压系统十分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车转向系统及箱体举升系统的液压集成控制装置,该装置能够根据发动机转速来选择不同流量的泵,从而有效节省不必要的功率损耗;同时该控制系统能够综合控制转向器和举升油缸,并能够保证转向器和举升油缸的正常工作,避免在突发情况下,转向器失灵、举升油缸回程过快等安全隐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用于矿车转向系统及箱体举升系统的液压集成控制装置,包括大流量泵、小流量泵、换向阀、举升合流阀、转向器、平衡阀组、举升油缸、油箱以及用于驱动大流量泵和小流量泵的电机;
所述换向阀设有进油口P、P1和出油口A、B、C,所述举升合流阀设有进油口E、D、出油口T1以及油口F、G,所述平衡阀组设有油口P2、H以及出油口T2、T3,所述转向器设有进油口J以及内部分流回油口T4;
所述进油口P、P1分别与所述大流量泵出口和小流量泵出口连接;所述出油口A、B、C分别与所述进油口J、进油口D、进油口E连接,所述油口F与所述进油口J连接,所述油口G与所述油口P2和出油口T1连接,所述出油口T1、T2、T3、T4连接至油箱,所述油口H为所述举升油缸的进出油口;
所述换向阀接收发动机转速信号切换油路,当发动机处于低速状态,所述进油口P与所述出油口A、B连接,所述进油口P1与所述出油口C连接,当发动机处于高速状态,所述进油口P与所述出油口C连接,所述进油口P1与所述出油口B连接;
所述举升合流阀设有上位和下位,下位时,所述进油口D与油口F连接,所述进油口E与所述油口G连接,上位时,所述进油口E与进油口D合流且从油口G输出至所述油口P2,所述进油口E与进油口D的合流还与油口F连接,且与油口F连接的液路上设有第一可调式节流阀;
所述平衡阀组设有左中右三位,中位时,所述油口P2连接至出油口T3;左位时,所述油口H与出油口T2和油口P2连接构成举升油缸回油液路,且举升油缸回油液路上设有第一液压锁和第二可调式节流阀构成举升油缸回油一级控制;右位时,所述油口P2与油口H连接构成举升油缸进油液路。
本发明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本发明转向器内设有内部分流口T4,然而当发动机处于高速状态时,分流口T4无法满足排液需求,导致异响、抖动等问题,并造成不必要的功率损失,因此需要设置根据转速选择泵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扬州)特种车有限公司,未经潍柴(扬州)特种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262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