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备高电磁作用力的微电磁执行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325896.5 | 申请日: | 2018-1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732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 发明(设计)人: | 支钞;唐彬;刘显学;苏伟;李寅鑫;王支荣;余丙军;王月;屈明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F7/06 | 分类号: | H01F7/06;H01F7/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蒋斯琪 |
| 地址: | 621999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备 电磁 作用力 执行 | ||
本发明公开了具备高电磁作用力的微电磁执行器,包括永磁体和微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线圈由若干个相同的矩形铜线圈并排形成平面微线圈,每两个矩形铜线圈之间的间距均相同;所述永磁体由若干磁条拼接而成,每两个相邻磁条的磁化方向均不同。在上述微线圈的设计基础上,可以将永磁体分别设计为:1)面外多极结构;2)面内多极结构;3)基于Halbach构型的结构。相比于传统设计,本发明结构简单,微线圈生长容易,而且能大大提高电磁作用力,方便适用于更多微系统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微电磁执行器设计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具备高电磁作用力的微电磁执行器。
背景技术
微电磁执行器主要用于各种微系统中,通常使用块状永磁体和平面微型线圈的设计,该结构中包括永磁体和线圈,常规设计结构中:永磁体为块状永磁体,其磁向从底面单向向上,微线圈位于下方,为绕制成的螺旋形平面铜线圈,微型线圈的线宽一般为0.01~0.2mm,线间距为0.01~0.2mm。上述结构中,永磁体位于微线圈上面,永磁体与微线圈之间的间距为0.01~3mm,微线圈中的电流密度为10~100A/mm2,这种结构的微电磁执行器产生的作用力较小。一般为了提高作用力通常采用增加线圈匝数和设置铁芯,如图1-3所示。但是要制作多匝线圈工艺复杂,容易生长失败。
为提高其作用力,研究者提出使用双层或多层平面微线圈的构型,参见“基于MEMS工艺的高能量密度微电磁驱动器”(《光学精密工程》,2007年6月,15(6):866-872),该文献中提供的结构,包括:双层铜质微平面线圈和厚度较大的NiFe合金铁芯。是通过在硅片上刻蚀深槽来生长平面线圈。平面线圈制作在硅片的正反两面,上下两层用过线孔连接;在线圈中央刻蚀出深槽及过线孔,然后用微电铸工艺制作大厚度合金磁芯。当平面线圈输入交变电流时,线圈产生交变磁场,磁场作用于磁性薄膜产生电磁力。但是这种结构相对也较为复杂,制备工艺也较上面的结构复杂,因为是两层微线圈,那么在制作过程中也容易生长失败,同时实现的作用力也依然偏小。
所以需要设计一种结构既简单,作用力又能较大提高的微电磁执行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具备高电磁作用力的微电磁执行器,通过调整微线圈的结构,并匹配设计通过多个不同磁向磁条构成相应的永磁体,从而优化磁场的电磁力,大大提高微电磁执行器的作用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具备高电磁作用力的微电磁执行器,包括永磁体和微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线圈由若干个相同的矩形铜线圈并排形成平面微线圈,每两个矩形铜线圈之间的间距均相同;所述永磁体由若干磁条拼接而成,每两个相邻磁条的磁化方向均不同。
在上述微线圈的设计基础上,可以将永磁体分别设计为以下不同的三种结构:
1)面外多极结构:若干磁条拼接形成块状结构,每两个相邻磁条的磁化方向平行于相邻面,且磁性相反;
在该结构中,进一步设计为:所有磁条均为相同的长方体状。
在该结构中,进一步设计为:微线圈的矩形铜线圈个数与永磁体的磁条个数比例为1:1。
在该结构中,每个矩形铜线圈内的电流呈环形流向;同时,相邻两个矩形铜线圈的电流流向相反,一个顺时针方向,另一个逆时针方向。
2)面内多极结构:若干磁条拼接形成块状结构,每两个相邻磁条的磁化方向垂直于相邻面,且磁性相反;
在该结构中,进一步设计为:所有磁条均为相同的长方体状。
在该结构中,进一步设计为:微线圈的矩形铜线圈个数与永磁体的磁条的个数比例为1:2。
在该结构中,每个矩形铜线圈内的电流均呈相同方向的环形流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258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