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设置在隔震缝之间的减震装置及安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25052.0 | 申请日: | 201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76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东;宋子阳;王文辉;马广田;闫胤积;杨欢;康永康;王起台;孟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1/68 | 分类号: | E04B1/68;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董斌 |
地址: | 7300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置 隔震缝 之间 减震 装置 安装 方法 | ||
一种设置在隔震缝之间的减震装置及安装方法,该装置由单个的减震片构成,单个减震片的形状为等边六边形,减震片的左右两端焊有耳板,耳板上打有栓孔,以便减震片与柱或者减震片自身左右连接。单个减震片的上端设有突出的接头,接头上设有螺栓孔,下端设有凹槽,凹槽上也设有螺栓孔,减震片在连接时,上端接头可以插入下端的凹槽,并在其上贯通的螺栓孔上栓入螺栓,以实现减震片上下的连接。然后将隔震缝两端柱上按减震片耳板上预留的栓孔的距离打好孔,将安装好的减震片安装在柱上。该装置在地震作用作用在柱上时可以发生变形并有效的吸收地震能量,避免隔震缝两侧柱由于地震作用而发生碰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减震与隔震领域,是一种在地震中可消耗地震能量的减震装置,属于土木工程中的工程结构减震与隔震技术。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多发的国家之一,历史上有多次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建筑的抗震性能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对建筑抗震的研究至关重要。建筑结构为使建筑物较规则,以期有利于结构抗震而设置抗震缝,基础可不断开。它的设置目的是将大型建筑物分隔为较小的部分,形成相对独立的防震单元,避免因地震造成建筑物整体震动不协调,而产生破坏。在地震过程中建筑结构设置的抗震缝两侧的建筑物发生碰撞同样对建筑结构造成较大的破坏而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尤其在大地震作用下,这些影响尤为明显。
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是通过提高结构构件的强度和变形能力来达到抵抗地震作用的效果,即通过加大构件截面尺寸和配筋,但这种方法不仅增加了建筑使用的材料,而且也一定程度的增大了建筑的刚度,结构所受到的地震作用也增大,进而导致建筑吸收的能量增多,这些的能量的耗散又必须通过结构发生非线性形变如裂缝和破坏的方式来实现,其结果是结构发生严重的破坏甚至倒塌。
随着建筑结构的相关研究的发展,人们根据建筑抗震设防的要求常设置变形缝以减小或消除地震作用对相邻建筑结构之间的影响。变形缝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三种。有很多建筑物对这三种接缝进行了综合考虑,即所谓的“三缝合一”;缝宽按照抗震缝宽度处理,基础按沉降缝断开。因此,发明一种可设置在变形缝间的减震装置对结构间的抗震具有良好的设计前景。近年来,许多学者发现建筑物不能仅单纯的进行抗震设计,尤其在中低层建筑中,地震来临时,结构构件难以同时兼顾强度与变形两个方面作用,从而提出一种新思路与新的构造来吸收一部分地震能量,在这种结构抗震思想下,减震与隔震结构应运而生,在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增加隔震层(由橡胶支座与阻尼器构成)延长结构自振周期,使其在地震来临时发挥吸收能量的作用,从而延长结构周期进而保证上部结构的完整性。而隔震结构有效地隔离水平地震的功能时却未对结构间变形缝间的作用进行充分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在隔震缝之间的减震装置及安装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设置在隔震缝之间的减震装置及安装方法,一种设置在隔震缝之间的减震装置,由单个的等边六边形减震片所构成,每个减震片的左右两端设有第一耳板1-1和第二耳板1-2,在第一耳板1-1和第二耳板1-2上各有两个螺栓孔,以便与其它减震片连接,减震片的上部为突出的接头3,接头上设有一个螺栓孔2-9,减震片下部凹槽4,凹槽4两边的钢片上设有一个贯通的螺栓孔2-10;减震片左右连接的方式采用螺栓连接,即用第一螺栓5-1、第二螺栓5-2、第三螺栓5-3和第四螺栓5-4将减震片的第一耳板1-1与另一片减震片的第二耳板1-2相连,减震片上下连接的方式同样为螺栓连接,即将下方减震片的凹槽4插入上方减震片的接头3,再用螺栓5-9栓接。
本发明的设置在隔震缝之间的减震装置的安装方法,与工字型柱进行连接,其步骤为:
(1)柱上打孔:减震装置与柱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先在隔震缝左端工字型柱7-1的翼缘或者腹板相应位置打螺栓孔,位置应与减震装置第一耳板1-1上栓孔一致;后在隔震缝右端工字型柱7-2的翼缘或者腹板相应位置打螺栓孔,位置应与减震装置第二耳板1-2上栓孔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250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制混凝土构件快速连接的施工方法及装配式建筑
- 下一篇:一种保温板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E04B 一般建筑物构造;墙,例如,间壁墙;屋顶;楼板;顶棚;建筑物的隔绝或其他防护
E04B1-00 一般构造;不限于墙,例如,间壁墙,或楼板或顶棚或屋顶中任何一种结构
E04B1-02 .主要由承重的块状或板状构件构成的结构
E04B1-16 .堆料结构,例如混凝土在现场以浇制或类似方法成型的结构,同时利用或不利用附加构件,例如,永久性结构、由承重材料覆盖的基础
E04B1-18 .包含长形承重部件的结构,例如,包含柱,大梁,骨架
E04B1-32 .拱形结构;穹窿顶的结构;折板结构
E04B1-34 .特种结构,例如,用由桅杆结构或封闭的电梯井或楼梯间等塔式结构支承的悬吊或悬臂杆件;与弹性稳定性有关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