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频减振隔振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325047.X | 申请日: | 2018-1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6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 发明(设计)人: | 赵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音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F15/03 | 分类号: | F16F15/03;F16M5/00;F16M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7 | 代理人: | 邓文武 |
| 地址: | 201907 上海市宝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低频 减振隔振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低频减振隔振系统,包括若干个互不相连的低频减振隔振台主体,所述低频减振隔振台主体包括底板以及设置于底板两侧的侧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与侧板之间的低频减振隔振台,同时,所述低频减振隔振台上还设置有一层重型材料压重层。本发明避免人员走动及机械设备振动的干扰,极大降低振动的改造费用,大大的改善了精密仪器科研使用环境。大大提高了在解决开口漏磁的基础上起到隔振减振作用,有效衰减谐振共振及外界传递振动干扰精密仪器运行。为科研环境做出了卓越贡献,为精密仪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低频减振隔振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低频磁场、低频减振领域既没有相关标准也没有成熟可靠的解决方案,一般厂家提供的解决措施为大平台,如借助整个屏蔽室地面进行与原结构地面软连接,实际上起不到任何隔振减振作用,甚至会加大仪器自身带来的震动干扰,同时极有可能加大大楼或大地的共振和谐振;大平台还会导致操作人员的走动加大震动打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背景技术所提出的问题,提出了低频减振隔振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够解决屏蔽磁场的问题,同时还能削弱振动带来的干扰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低频减振隔振系统,包括若干个互不相连的低频减振隔振台主体,所述低频减振隔振台主体包括底板以及设置于底板两侧的侧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与侧板之间的低频减振隔振台,同时,所述低频减振隔振台上还设置有一层重型材料压重层。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和侧板均为电磁屏蔽板。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屏蔽板为低碳钢、硅钢片、坡莫合金、纳米金合金中的任何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若干个互不相连的低频减振隔振台主体中,每个低频减振隔振台主体的底板相同或者不相同,但侧板高度相同,从而使得低频减振隔振台主体的面积相同或者不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重型材料压重层从上至下包括装饰面层、结构找平层、混凝土压重层和电磁屏蔽板。
进一步的,所述低频减振隔振台与重型材料压重层高的和大于所述侧板的高。
进一步的,所述低频减振隔振台主体之间的间隙为隔振减振缝,且所述隔振减振缝的宽度在3mm-10mm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低频减振隔振台的高度为侧板高度的1.1-1.5倍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一个互不相连的低频减振隔振台主体中,每个低频减振隔振台主体的中的低频减振隔振台高度均相同,每个重型材料压重层的高度均相同。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避免人员走动及机械设备振动的干扰,极大降低振动的改造费用,大大的改善了精密仪器科研使用环境。大大提高了在解决开口漏磁的基础上起到隔振减振作用,有效衰减谐振共振及外界传递振动干扰精密仪器运行。为科研环境做出了卓越贡献,为精密仪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所述低频减振隔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低频减振隔振台,2、重型材料压重层,3、电磁屏蔽板,4、普通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结合图1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低频减振隔振系统,包括若干个互不相连的低频减振隔振台1主体,所述低频减振隔振台1主体之间的间隙为隔振减振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音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音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250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