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节能用活化触媒及含其触媒的汽车节能器及其安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24548.6 | 申请日: | 201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11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周有平;高洁泉;高日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洁泉;周有平;高日城 |
主分类号: | B01J27/187 | 分类号: | B01J27/187;B01D53/94;F02M27/02;F02M27/04;F02M27/06 |
代理公司: | 瑞安市翔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3222 | 代理人: | 黄伟丹 |
地址: | 325200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媒 活化 节能 汽车节能器 节能减排 发动机 消声器 纳米复合负离子 分解有害气体 节能减排装置 发动机功率 发动机寿命 尾气催化剂 远红外材料 燃烧 安全性能 分子活性 节能效果 排出气体 燃料分子 燃料燃烧 影响汽车 氧分子 等量 尾气 燃料 汽车 | ||
本发明涉及节能减排装置领域,节能用活化触媒及含其触媒的汽车节能器及其安装方法,该触媒包含纳米复合负离子远红外材料,以及载体,该触媒能同时提高燃料分子和氧分子的分子活性,改善燃烧环境,提高燃料的燃烧热值,使发动机在等量燃料燃烧时的功率更大,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却不影响汽车安全性能和发动机寿命;并且汽车节能器用活化触媒提升了发动机功率,达到节能效果,还减少了尾气中的有害气体,同时有在排出气体中实行氧化、分解有害气体和活化消声器中尾气催化剂的作用。安装方法能兼顾发动机在不同转速时的节能减排效果,从而在总体上发挥最佳的节能减排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节能减排装置领域,特别涉及节能用活化触媒及含其触媒的汽车节能器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汽车的节能环保问题,人们提出了多种技术方案。这些方案在节约燃油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这些方案较为常见的是采用添加剂、磁化、机械、电子等方式,单一地从燃油方面或空气方面入手,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减少尾气排放,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但是这些方案,都难以使燃油和氧气达到最佳燃烧状态,使得节能环保效果不明显。而且,这些方案存在油路上产生异物、破坏汽车原始结构、混淆空燃比、影响车载电脑正常运行等问题,从而导致缩短发动机使用寿命和降低汽车安全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汽车节能器燃油和氧气无法达到最佳燃烧状态、容易影响发动机使用寿命的缺点,提供汽车节能器用活化触媒及其安装方法及含其触媒的汽车节能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燃料活化触媒、空气活化触媒,包含纳米复合负离子远红外材料,以及载体,纳米复合负离子远红外材料包括如下组分:Al2O3、K2O、 SiO2、Fe2O3、MgO、Na2O、CaO、TiO2 、FeO、P2O5、Mn、La2O3、Yb2O3,载体为压敏胶、堇青石陶瓷材料、石灰石、橡胶、塑料中的一种或多种。触媒在波长小于400nm的光照射下,价带电子被激发,与吸附于其表面的O2和H2O作用,生成超氧化物羟基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具有很强的氧化分解能力,能破坏有机物中的C-C链、C-H键、C-O键、O-H键,并有效吸收热能,释放出远红外线独特之波长0.77-1000μm,其振动频率为28-32W次/秒,精确锁定燃料中的碳氢原子,通过分子共振使燃料分子团瞬间微分子化,让原子团正、负电离子排列均匀,提升燃料分子的分子活性,同时产生高渗透力的负氧离子,提高燃料分子的溶氧性。
作为优选,纳米复合负离子远红外材料中的各个组分在该材料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Al2O3 为8-19wt%、K2O 为0.5-2wt%、P2O5 为15-30wt%、Mn为18-27wt%、La2O3 为0.4-6wt%、 SiO2 为13-49.5wt%、Fe2O3为 0.4-5wt%、 MgO 为0.2-2wt% 、Na2O 为0.2-2wt%、CaO为7-45wt%、 TiO2 为0.2-10wt%、FeO 为0.2-5wt%、Yb2O3 为0.4-3.8wt%。增加Yb2O3、La2O3 能够通过催化作用使纳米复合负离子远红外材料释放负离子和远红外线更稳定。
作为优选,纳米复合负离子远红外材料的用量占该材料与载体材料用量总和的30-90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洁泉;周有平;高日城,未经高洁泉;周有平;高日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245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