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静电汽车格栅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22908.9 | 申请日: | 201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60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林长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祥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5/02 | 分类号: | C08L55/02;C08L83/04;C08L23/12;C08L79/02;C08K13/04;C08K7/14;C08K7/06;C08K3/08;C08K5/42;C08K5/098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静电 汽车格栅 制备 聚丙烯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混合金属粉 玻璃纤维 抗氧化剂 耐压能力 硬脂酸钡 硅树脂 聚苯胺 碳纤维 吸附剂 增塑剂 粘结剂 格栅 配方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静电汽车格栅,其原料按重量的配方如下:ABS树脂40‑60份、硅树脂20‑30份、聚丙烯12‑20份、碳纤维5‑7份、玻璃纤维8‑12份、混合金属粉8‑12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7份、聚苯胺5‑7份、硬脂酸钡3‑5份、灰尘吸附剂8‑12份、抗氧化剂1‑3份、增塑剂3‑5份、粘结剂3‑5份。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抗静电汽车格栅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能够有效增强其的耐压能力以及强度,还能够使其该格栅具有抗静电的能力,符合现在发展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格栅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静电汽车格栅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汽车格栅是一种用于汽车散热的结构,因其在行驶中可以通过空气动力学原理将空气引致发动机及其他发热部件处进行散热,因此广泛应用于汽车领域;而现有技术中的汽车格栅其都是采取简单的材料制成,最多在制备完成后,在其表面均匀喷涂镀层,已经不能够满足现在使用的需要,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抗静电汽车格栅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抗静电汽车格栅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抗静电汽车格栅,其原料按重量的配方如下:ABS树脂40-60份、硅树脂20-30份、聚丙烯12-20份、碳纤维5-7份、玻璃纤维8-12份、混合金属粉8-12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7份、聚苯胺5-7份、硬脂酸钡3-5份、灰尘吸附剂8-12份、抗氧化剂1-3份、增塑剂3-5份、粘结剂3-5份。
优选的,ABS树脂、硅树脂、聚丙烯的重量比为45-55:23-27:14-18。
优选的,碳纤维、玻璃纤维、混合金属粉、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聚苯胺、硬脂酸钡的重量比为5.5-6.5:9-11:9-11:5.5-6.5:5.5-6.5:3.5-4.5。
优选的,灰尘吸附剂、抗氧化剂、增塑剂、粘结剂的重量比为9-11:1.5-2.5:3.5-4.5:3.5-4.5。
优选的,其原料按重量的配方如下:
ABS树脂45-55份、硅树脂23-27份、聚丙烯14-18份、碳纤维5.5-6.5份、玻璃纤维9-11份、混合金属粉9-11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5-6.5份、聚苯胺5.5-6.5份、硬脂酸钡3.5-4.5份、灰尘吸附剂9-11份、抗氧化剂1.5-2.5份、增塑剂3.5-4.5份、粘结剂3.5-4.5份。
优选的,其原料按重量的配方如下:
ABS树脂50份、硅树脂25份、聚丙烯16份、碳纤维6份、玻璃纤维10份、混合金属粉10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份、聚苯胺6份、硬脂酸钡4份、灰尘吸附剂10份、抗氧化剂2份、增塑剂4份、粘结剂4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抗静电汽车格栅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比例将ABS树脂、硅树脂以及聚丙烯依次缓慢置入混合熔炼炉内,并在添加过程中,需在60-80摄氏度的环境中进行混合搅拌,添加完成后,将温度升高至200-300摄氏度,直至其完全融化,然后进行过滤,从而形成第一混合液;
S2、按比例将碳纤维、玻璃纤维、混合金属粉、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聚苯胺以及硬脂酸钡依次添加至第一混合液内,并在180-220摄氏度的条件下进行混合搅拌,且混合时间为12-16min,待到浇注时,再次将灰尘吸附剂、抗氧化剂、增塑剂以及粘结剂添加至其中,将其混合均匀后,形成浇注溶液;
S3、选取汽车格栅模具,对其预热并喷涂脱膜剂后,将S2中的浇注溶液均匀浇注至其中,且需一次性浇注成型,并在自然条件下冷却至常温,取出,得到格栅毛坯;
S4、对格栅毛坯表面进行去棱角以及打磨,然后根据实际需要,在其表面均匀喷涂隔离漆,待其干燥后,即得到抗静电汽车格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祥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祥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229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EPS泡沫板
- 下一篇:一种高散热电视机塑料外壳用ABS合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