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构造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322875.8 | 申请日: | 2018-1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71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 发明(设计)人: | 曾篠泰教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B62D25/06;B62D2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霍玉娟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构造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一种不损失外观性地能够简化构造并削减成本的车身构造。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构造(1),其具备:内板(10),其形成安装有车辆后部的后角窗玻璃的开口部(12);以及后车顶导轨(30),其在上述内板(10)的后部沿车宽方向延伸,上述内板(10)在比上述开口部(12)靠后方处具有切口部(13),该车身构造(1)设置有柱(20),该柱(20)固定在该切口部(13)的内侧前方并沿上下方向延伸,以便从下方支承后车顶导轨(30)。
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17年12月5日提交的名称为“车身构造”的日本专利申请2017-233576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顶规格不同的车型中的车身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在同类型的车辆中,具有相对于通常的车顶高度(低车顶规格)而使车顶增高的高车顶规格的车型。在像这样具有车顶高度不同的规格的车型中,从成本削减的观点出发,大多相对于各车顶规格而将内板等车身构成部件进行共用。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使后车顶导轨与后车顶导轨连接部进行连接的构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87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由于后车顶导轨连接部为三叉形,并且还形成有后角窗玻璃,因此形状较为复杂。
另外,若将内板等车身构成部件进行共用,则由于在例如安装了后柱等低车顶规格的专用部件的情况下在接合了两个部件的部分处形成有分割部分,并通过安装作为内饰部件的装饰件(Garnish)来遮掩该分割部分,因此成本增加。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为,实现一种不损失外观性地能够简化构造并削减成本的车身构造。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实现目的,本发明的车身构造1具备:内板10,其形成安装有车辆后部的后角窗玻璃的开口部12;以及后车顶导轨30,其在上述内板10的后部沿车宽方向延伸,本发明的车身构造1的特征在于,上述内板10在比上述开口部12靠后方处具有切口部13,该车身构造1设置有柱20,该柱20固定在该切口部13的内侧前方并沿上下方向延伸,以便从下方支承后车顶导轨30。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不损失外观性地简化构造并削减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中的(a)是从车内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低车顶规格的车身构造中的左侧的后内板的图,图1中的(b)是从车内侧观察后内板上部的构造的图,图1中的(c)是图1中的(b)的F1部分的放大图。
图2中的(a)是从车内侧观察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的高车顶规格的车身构造中的后内板的图,图2中的(b)是从车内侧观察后内板上部的构造的放大图。
图3中的(a)是从车内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左侧的后内板周边的构造的图,图3中的(b)是图3中的(a)的i-i剖视图,图3中的(c)是图3中的(a)的ii-ii剖视图,图3中的(d)、图3中的(e)是表示对以往与本实施方式中的后柱和后内板的接合面的间隙进行比较的图。
图4中的(a)是从车内侧观察从实施方式的左侧的后内板上除去下柱以及车顶内衬的状态的图,图4中的(b)是从车内侧观察后内板的图,图4中的(c)是从车外侧观察后内板的图,图4中的(d)是设置于后内板的切口部的加强构件的外观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228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前端框架结构及前端模块
- 下一篇:车身构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