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监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20728.7 | 申请日: | 201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443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张燕玲;申喆;薛素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焦作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H04N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454003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工程 检测 监管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监管系统,包括接线盒、底座、底盖、内腔、导电滑环、壳体、缠绕轴、连轴套、电机一、供电器、外接电源线、控制装置、密封垫、管体、固定套体、导孔和活动套;本发明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这里设置的无线开关,从而便于远程控制电机二启动,也就便于驱使活动套带动空气检测器和摄像头一起上下移动进行检测监管,而设置的控制装置则能够通过电缆的松紧控制电机一启和闭,当电缆松动时开关会打开从而给电机一通电带动缠绕轴旋转缠紧电缆,也就保证了电缆始终处于拉紧状态,提高了传输的可靠性,另外设置的管体以及密封垫,能够避免水进入到内腔中,从而提高了检测监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监管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由于施工环境复杂多变,施工信息更新不及时,无法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可靠。目前我国建筑施工阶段的管理主要通过派驻现场的监理人员进行。随着工程量的加大以及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加,由于监理人员经验的不均衡以及人员配备问题常常导致施工阶段监理不到位等情况发生,不能有效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监控力度,给工程质量埋下隐患;而现有的建筑工程检测监管设备高度比较固定,从而给检测监管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以及检测监管不到位等情况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监管系统,解决现有的建筑工程检测监管设备高度比较固定,从而给检测监管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以及检测监管不到位等情况发生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监管系统,包括接线盒,其创新点在于:还包括底座、底盖、内腔、导电滑环、壳体、缠绕轴、连轴套、电机一、供电器、外接电源线、控制装置、密封垫、管体、固定套体、导孔和活动套;所述底座下侧内部设有内腔;所述内腔下侧开口处固定连接有底盖,所述内腔中左上侧固定连接有接线盒;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在内腔内部上侧中央,所述壳体内部活动连接有缠绕轴;所述缠绕轴左端与导电滑环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缠绕轴右端上固定连接有连轴套;所述连轴套右侧与电机一左侧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一左侧固定连接在壳体右侧;所述导电滑环左侧固定连接在壳体左侧内部;所述供电器固定连接在内腔内部右上侧,所述供电器右侧设有外接电源线;所述控制装置固定连接在内腔内部中央上侧中,所述控制装置电源输入端与供电器电源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电源输出端与电机一的电源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固定套体底部固定连接在底座上侧中央,所述固定套体内部设有导孔;所述导孔内部竖向活动连接有活动套;所述活动套内部竖向活动连接在管体外部;所述管体底部固定连接在底座上侧中央,所述管体下侧台阶面与所述底座上侧中央底面之间设有密封垫。
作为优选,还包括电缆、端盖、摄像头、连接座、护罩、空气检测器、固定块、凹槽、主动齿轮、电机二、第二外壳、无线开关和齿条;所述电缆下侧穿过控制装置缠绕连接在缠绕轴上,所述电缆下侧端部依次通过导电滑环和接线盒外部传输线相连接,所述电缆上侧依次穿过管体内部和活动套内部并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在连接座下侧中央内部顶面上,所述电缆上侧端部分别与摄像头和空气检测器电连接;所述连接座底部中央固定连接在活动套顶部;所述端盖固定连接在固定套体顶部;所述护罩固定连接在连接座外侧四周;所述空气检测器底部固定连接在连接座顶部;所述凹槽竖向设在活动套左侧中,所述凹槽中竖向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电机二固定连接在固定套体左上侧,所述电机二外部设有第二外壳,所述电机二右侧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电机二电源输入端通过无线开关与供电器电源输出端相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与齿条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底盖为密封式底盖。
作为优选,所述电机一为直流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焦作大学,未经焦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207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