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工程施工中总负荷最小的塔机布置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20210.3 | 申请日: | 201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26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发明(设计)人: | 晋良海;刘涵;吴志鹏;姜桂莲;李佳炘;廖成林;殷双萍;雷文凡;闵露;龚润;向明章;罗兆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T17/0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吴思高 |
地址: | 44300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工程施工 负荷 最小 布置 方法 | ||
建筑工程施工中总负荷最小的塔机布置方法,包括将目标建筑工地利用BIM软件建立成为三维模型;利用3D打印将三维模型打印出来;利用重心实验方法将三维模型的重心确定出来,则目标建筑工地的重心就在相应的位置;将塔机安装在BIM确定的重心处,并对重心处到工地边上每一点的距离进行测量,得到测量结果假设为塔吊的覆盖半径;计算出塔吊覆盖范围外的每点的力矩与覆盖范围内每点的力矩累加起来,得到的最小值时,所运用的测量结果确定为塔吊的半径。该塔机的布置方法能够在施工时对每一个地方的负荷累加起来的总负荷最小,使工程的利用效率最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施工中总负荷最小的塔机布置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随处可见的建筑工程越来越多。现在的建筑施工的工地里一般都少不了塔机的存在;但是传统的塔机布置一般只要求覆盖面积大,但是效率不高,所以就存在着浪费,同时塔机的力臂过长对施工安全也有一定的影响。有鉴于此,建筑工程施工总负荷最小的塔机布置方法应运而生,即先找到建筑工地的重心,而后通过计算确定覆盖半径的长度,保证建筑工程施工总负荷最小。两者在布置方法上也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布置方法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已无法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施工中总负荷最小的塔机布置方法,以期在保证塔机覆盖面积广的同时,对塔机进行有效的布置,使建筑工程施工时的总负荷最小,保证效率最高。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建筑工程施工中总负荷最小的塔机布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目标建筑工地利用BIM软件建立成为三维模型;
步骤2:利用3D打印将三维模型打印出来;
步骤3:利用重心实验方法将三维模型的重心确定出来,则目标建筑工地的重心就在相应的位置;
步骤4:将塔机安装在BIM确定的重心处,并对重心处到工地边上每一点的距离进行测量,得到测量结果假设为塔吊的覆盖半径;
步骤5:计算出塔吊覆盖范围外的每点的力矩与覆盖范围内每点的力矩累加起来,得到的最小值时,所运用的测量结果确定为塔吊的半径。
所述步骤1包括:将目标建筑工地在revit中按照尺寸比例画出三维模型,将在建立好的三维模型在Bim5D中输入材料的密度后建立出实际的三维模型。
所述步骤2包括:利用3D打印将目标建筑工地三维模型打印出来,用绳子将三维模型的一个角吊住,记住该角的坐标,从该角处用激光笔垂直照射在三维模型其他处得到的点求出直线的方程式;同上用三个角依次吊着,求出三条直线然后联立求出一个交点,该交点就是三维模型的重心处。
本发明一种建筑工程施工中总负荷最小的塔机布置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下列优点:
1、现在的塔机一般只考虑安全和覆盖面积尽量大的问题,对效率一般不怎么考虑。而本发明就是在考虑覆盖面积和安全的情况下,使总负荷最小而效率最大。
2、本发明与现代的技术有了很好的结合,运用了很多现代的技术比如BIM和Revit,现代技术与建筑方法的结合是以后必然的趋势。
3、本发明要经过严谨的计算所以得出的结论都是有依据的可以信任的,严格依据公式M=F*L。M表示力矩,F表示力,L表示力臂的长度。
4、利用BIM技术将三维虚拟模型与建筑缩略图完美结合,保证设计方案和设计图纸的配套统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塔机安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BIM在建筑上应用的实例图。
图3为塔机的平面安置图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202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