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芳香羧酸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18964.5 | 申请日: | 201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38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李灿;刘海龙;李泽龙;王集杰;卢胜梅;王蒙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69/78 | 分类号: | C07C69/78;C07C67/27;B01J21/10;B01J21/04;B01J23/10;B01J23/06;B01J21/06;B01J2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周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0 | 代理人: | 杨晓云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芳香 羧酸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芳香羧酸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在催化剂的存在下,芳烃类化合物和碳酸酯类化合物发生反应,得到芳香羧酸酯类化合物;所述催化剂选自酰基化反应催化剂中的至少一种。该方法中,催化剂催化效率高、产物收率显著提高,反应的ΔG‑20kJ/mol,可在高热力学平衡转化率下实现芳烃羧酸化反应,极大地提高反应平衡收率,芳香羧酸酯类产物容易分离提纯,可实现高效的二氧化碳间接资源化利用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芳香羧酸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属于化学合成、催化反应领域。
背景技术
芳香羧酸及其衍生物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化学品,广泛应用为多类产品的原料,如:苯甲酸及其钠盐是很常用的食品防腐剂;对苯二甲酸是生产聚酯的重要原料,受到聚合物工业的广泛关注;甲基苯甲酸是多类药物的合成前体;2,6-萘二酸主要用于制造高强度的聚酯纤维及绝缘材料,是多类高性能合成树脂的重要单体。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氧化甲基取代芳烃的方法制备芳香羧酸,该过程工艺复杂、能耗高、反应效率较低且易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如式III所示,芳烃与碳酸酯发生羧酸化偶联反应,为高效制备高附加值芳香羧酸酯类提供了一条高效、可靠的路径,可以实现CO2间接资源化利用,其中所述取代基R、R1、R2、R3、R4为氢、芳基或烷基。
基于CO2资源化利用制备芳香羧酸及其衍生物的报道主要为三类(如式2所示),分别为:第一类,Lewis酸活化CO2,经亲电进攻芳环发生C-C键偶联而生成羧酸(J.Am.Chem.Soc.2002,124,11379;J.Mater.Sci.Chem.Engin.2015,3,103.);第二类,过渡金属配合物在还原剂辅助作用下催化芳环中C-X键活化,CO2发生插入反应而实现羧酸化(Chem.Commun.2014,50,14360.);第三类,强碱辅助作用下CO2插入的羧酸化反应(Nature2016,531,215.)。三类反应需要消耗当量的Lewis酸、碱或还原剂,反应结束需加入过量酸提纯产物,并且反应效率较低,制约了CO2羧酸化制备芳香羧酸及其衍生物的推广应用。
另外,由于热力学平衡限制,CO2与芳烃直接羧酸化偶联反应的ΔG55kJ/mol,故产物收率非常低。
发明内容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芳香羧酸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中催化剂催化效率高、产物收率显著提高,反应的ΔG-20kJ/mol,可在高热力学平衡转化率下实现芳烃羧酸化反应,极大地提高反应平衡收率,芳香羧酸酯类产物容易分离提纯,可实现高效的二氧化碳间接资源化利用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
本申请所述方法中碳酸酯作为酰基化试剂,它的特殊结构使得反应的产物是羧酸酯而不是传统的酮类化合物,而羧酸酯又是很重要的化工原料,这提供了另一种制备芳基羧酸的策略。
本申请中所述方法在催化剂存在下,芳烃和碳酸酯及其衍生物通过酰基化反应获得芳基羧酸酯。催化剂指酰基化反应的各类均相或者多相催化剂,芳烃指取代或未取代芳烃,碳酸酯及其衍生物指链状或环状碳酸酯、碳酸胺酯。
所述芳香羧酸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在催化剂的存在下,芳烃类化合物和碳酸酯类化合物发生反应,得到芳香羧酸酯类化合物;
可选地,所述催化剂选自酰基化反应催化剂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催化剂选自酰基化反应催化剂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催化剂选自均相催化剂、多相催化剂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均相催化剂选自有机酸、路易士酸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189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充电装置及无线充电方法
- 下一篇:人脸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