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纤维增强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18497.6 | 申请日: | 201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4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李万庆;潘勇军;黄岐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万华科聚化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L51/08;C08L51/04;C08K7/14;C08K5/053;C08K5/526;C08K5/134;C08K13/04;C08J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唐曙晖 |
地址: | 264002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纤维 增强 聚碳酸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1.一种改善外观和抗冲性的玻璃纤维增强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纤增强聚碳酸酯组合物包括:
45~90重量份,优选70~85重量份的聚碳酸酯树脂;
5~45重量份,优选15~30重量份的玻璃纤维;
0.5~10重量份,优选0.5~9重量份,更优选0.8~8重量份的玻纤分散剂,其中,该玻纤分散剂是接枝聚碳酸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为芳香族聚碳酸酯、脂肪族聚碳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双酚A型聚碳酸酯;优选地,在测试条件为300℃,1.2kg时,聚碳酸酯的熔体流动指数在3~65g/10min之间,优选在5~50g/10min之间,更优选在7~35g/10min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为短切玻璃纤维,直径为5~20μm,优选为7~18μm;玻璃纤维长度为1~20mm,优选为2~15m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纤分散剂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聚碳酸酯,其分子量为1000~30000,优选2000~25000,更优选3000~20000,GMA接枝率为0.1~10,优选0.1~9,更优选0.5~8。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任选地添加0.5~10重量份,优选0.5~8重量份的抗冲改性剂;所述抗冲改性剂选自苯乙烯-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ABS)、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ABS)、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ASA)、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共聚物(MB)、丙烯腈-乙烯丙烯橡胶-苯乙烯共聚物(AES)、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B)、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共聚物(MA)、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MAS)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任选地添加0.1~10重量份其他添加剂,所述添加剂选自阻燃剂、防滴剂、润滑剂、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使用其制备的模塑制品的光泽度为:55≤光泽度≤95,光泽度是通过光泽计在60度下测量的平均值,样品尺寸为90mm×80mm的矩形模塑样品。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使用该聚碳酸酯组合物制备的模塑制品具有70MPa以上,尤其100-135MPa的拉伸强度;85MPa以上,尤其110-190MPa的弯曲强度;180J/m以上,尤其320-450J/m的缺口冲击强度;68-85的光泽度(纵向)和59-72的光泽度(横向),其中,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缺口冲剂强度、HDT分别根据ASTMD638、ASTM D790、ASTM D256、ASTM D648标准测定。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玻璃纤维增强聚碳酸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碳酸酯、玻纤分散剂、任选的抗冲改性剂、任选的其他添加剂混合均匀;
(2)将步骤(1)中获得的混合物料送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同时将玻璃纤维用侧向喂料器加入双螺杆挤出机;
(3)在挤出机螺杆的输送和剪切作用下,物料充分熔化、复合,再经挤出机机头挤出、拉条、冷却、切粒。
优选地,所述双螺杆挤出机一区螺杆温度为210~240℃;二区至机头的螺杆温度为260~290℃,其中侧喂料口处的螺杆温度为270~290℃。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纤维增强聚碳酸酯组合物用于制造电子电气产品外壳或结构件的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万华科聚化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万华科聚化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1849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