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轴承高速探伤旋转平台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318262.7 | 申请日: | 2018-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69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 发明(设计)人: | 伍剑波;杨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鑫可轴承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13/04 | 分类号: | G01M13/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2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套圈 探伤 轴承 高速探伤 旋转平台 轴向 旋转工作平台 定位凸起 螺钉调节 轴承定位 螺钉孔 旋压 流水线 自动化 侧面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承高速探伤旋转平台及其工作方法,能够根据不同轴承套圈轴向长度的不同,通过螺钉孔中的调节螺钉调节旋压轴承定位环与旋转工作平台之间的轴向间距至合适值,从而可以适用于规格、形状不同的轴承套圈的探伤工作,通用性广;实现自动化、流水线进行轴承探伤工作,提供了探伤效率,减少了探伤时间,同时轴承套圈通过其内侧的椭圆形、球形或人字形定位凸起,避免在轴承套圈定位探伤时对轴承套圈内侧面造成损坏从而影响其工作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探伤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承高速探伤旋转平台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极其重要而且使用极其普遍的机械基础件,轴承将在未来3年以年均12%的速度实现行业增长和发展,预计产值在2015年达到2220亿元。现在进口轴承钢逐渐被国产轴承钢取代,但国产轴承钢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满足需求,面对国内外轴承市场对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的局面,无损检测技术为越来越多的轴承生产企业所采用。可以预见,在未来两到三年,对轴承套圈高速无损检测装备的需求将越来越旺盛,市场前景广阔。
然而,现有技术中对于轴承套圈的探伤技术研究存在诸多难点,其一为轴承套圈规格、形状繁多,现有技术中的轴承套圈探伤装置往往只能满足单一形状尺寸的轴承套圈的探伤工作,不具备通用性;其二为轴承属于精密零部件,对表面质量要求极高,在探伤检测的过程中极易造成轴承表面的损坏,进而影响轴承质量;其三为轴承属于易损量产件,往往大批量生产,检测过程耗时过多势必会影响到轴承的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轴承高速探伤旋转平台,包括旋转工作平台,传动壳体设置于旋转工作平台的下方,在传动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传动装置及传动轴,传动轴部分伸出于旋转工作平台上方且与旋转工作平台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传动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电机输出轴设置于第一电机输出轴壳体内,在传动壳体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电机输出轴设置于第二电机输出轴壳体内,在旋转工作平台的上表面的周向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旋压轴承定位环,旋压轴承定位环通过螺钉孔安装于位于旋压轴承定位环与旋转工作平台之间的旋转盘上以实现旋压轴承定位环的自转,第一电机依次经过第一电机输出轴、传动装置、传动轴驱动旋转工作平台旋转,第二电机依次经过第二电机输出轴、传动装置、传动轴、以及旋转盘驱动各旋压轴承定位环自转;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各旋压轴承定位环的周向外侧面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能够沿旋压轴承定位环的径向伸缩的定位凸起,在所述定位凸起的中央位置设置有测距传感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凸起在旋压轴承定位环的周向上与螺钉孔交错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凸起设置为椭圆形状,所述测距传感装置凹设于所述椭圆形的中央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凸起设置为球形,所述测距传感装置凹设于所述球形的圆心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凸起设置为人字形,所述测距传感装置凹设于所述人字形的中央交点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工作平台上位于若干个旋压轴承定位环的位置设置为通孔,且通孔的轴心与旋压轴承定位环的轴心位置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工作平台的旋转和所述旋压轴承定位环的自转为非同步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旋压轴承定位环与旋转工作平台之间的轴向间距能够通过螺钉孔中的调节螺钉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各旋压轴承定位环能够实现同步自转或单独自转。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轴承高速探伤旋转平台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不同轴承套圈轴向长度的不同,通过螺钉孔中的调节螺钉调节旋压轴承定位环与旋转工作平台之间的轴向间距至合适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鑫可轴承有限公司,未经镇江鑫可轴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182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