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丙烯装置环管工艺用杀活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15928.3 | 申请日: | 201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64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何宏晓;李文泽;张立群;刘宽胜;王秀芬;裴春民;刘志远;高志礼;刘志清;齐有慧;张丽欣;杨国荣;史正光;王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斯伯乐科学技术研究院;沈阳化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斯伯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110/06 | 分类号: | C08F110/06;C08F2/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5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丙烯 装置 工艺 用杀活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丙烯装置环管工艺用杀活剂的制备方法。采用吗啉化合物与砒咯烷酮化合物组分的高效杀活剂,从而有效地延长聚丙烯装置的运行时间,提高聚丙烯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对后续产品加工没有任何不良影响,使聚丙烯装置的生产过程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本发明的高效杀活剂杀活效果好、成本低、粘度小、安全环保、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丙烯装置环管工艺用杀活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生产聚丙烯主要采用的是basell公司的Spheripol环管反应器的工艺,其中环管反应器是聚丙烯装置的核心部分,它不仅可以提高单程转化率,而且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均一,因此其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装置的运行周期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环管反应系统的平稳运行显得至关重要。
在采用环管工艺生产聚丙烯过程中,当丙烯聚合完成后,在反应器中出来的液态聚合物、聚合物溶液或聚合物淤浆液中除了含有聚合物粉末外,同时含有大量的Ti活性中心及未失活的烷基铝。不但造成物料粘度增大,堵塞管道,同时由于少量烯烃单体的存在,会继续引发聚合,生成小分子的聚烯烃,为此必须采用杀活剂,将残留的催化剂失活,避免因活性过大,器壁产生粘料而影响装置的长周期运行。
随着聚丙烯工业的发展,环管工艺技术得到国内化工行业的高度认可。我国目前引进的PP生产装置的技术路线多种多样,拥有牌号500多个。其中现属basell公司的Spheripol环管反应器的工艺优点吸引着国内的大多企业,其生产能力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5%,该工艺技术能够提供全范围的产品,包括均聚物、无规共聚物、三元共聚物和抗冲共聚物,是当今最先进可靠的聚丙烯工艺之一。目前国内聚丙烯装置主要采用的是乙氧基化脂肪胺类表面活性剂,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该剂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用量大,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易凝固和流动性差,尤其是在我国北方冬季气温低的情况下,在使用前需配备专有设备用蒸气进行加热熔化,使装置能耗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凝点,成本低、用量小、环保无污染的聚丙烯装置环管工艺用杀活剂的制备方法,研制了吗啉化合物与砒咯烷酮化合物为主组分,不再使用传统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控制环管反应器中物料的粘度,防止粘壁聚合,从而延长装置的运行时间,提高聚丙烯产品的产量,使聚丙烯装置的生产过程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发明要点:
本发明为聚丙烯装置环管工艺用杀活剂,由A组分、B组分组成,其特征是A组分与B组分的质量比为0.1~10:1,最好为0.8~2:1,其中A组分为吗啉化合物,可选自N-十二烷基吗啉和N-甲基吗啉氮氧化物中的一种;B组分为砒咯烷酮化合物,可以选自N-辛基砒咯烷酮和N-月桂基砒咯烷酮中的一种。A、B两组分完全溶解并具有合适的粘度,最好使上述杀活剂的运动粘度在40℃时保持在≤10mm2/s的范围为好。
本发明是在对引发聚丙烯装置环管物料粘度增大原因和机理的研究基础上得到的,研究表明在环管反应器的物料中含有聚合物粉末和大量的Ti活性中心及未失活的烷基铝,它们在高温下诱发烯烃单体聚合,导致管道堵塞装置被迫停车。
采用Spheripol工艺生产的PP产品,质量极佳,并且投资费用和运转费用较低。在Himont环管反应器聚丙烯工业装置中,当丙烯聚合完成后,在反应器中出来的液态聚合物、聚合物溶液或聚合物淤浆液中除了含有聚合物粉末外,同时含有大量的Ti活性中心及未失活的烷基铝,不但造成物料粘度增大,堵塞管道,同时由于少量烯烃单体的存在,会继续引发聚合,生成小分子的聚烯烃,为此必须采用杀活剂。本发明的杀活剂具有活性高、粘度低、凝点低和用量少的多重功能,能有效抑制消灭自由基,终止自由基链反应,同时使残留的催化剂失活。本发明的杀活剂具有活性高、粘度低、凝点低、用量少,使用安全环保无污染,对后续产品没有任何不良影响,而且本发明的杀活剂还具有成本低的优势。
实施例1-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斯伯乐科学技术研究院;沈阳化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斯伯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斯伯乐科学技术研究院;沈阳化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斯伯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159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