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承压水下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结构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14742.6 | 申请日: | 2018-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720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刘贤才;沈家礼;李勇;胡岚松;张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市义兴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29/16;E02D3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承压 水下 地下室 底板 后浇带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承压水下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结构及施工方法,自下而上包括隔水层一、含水层、隔水层二、混凝土垫层、地下室底板,地下室底板开设一后浇带,后浇带延伸至混凝土垫层,后浇带内设置混凝土收缩补偿层,排水结构包括钢套管、渗水管、水平排水管,钢套管自混凝土收缩补偿层延伸至含水层,渗水管位于钢套管内与钢套管间隔设置,渗水管两端均伸出钢套管外,渗水管的渗水孔开设在伸出钢套管的底部侧壁,渗水管伸出钢套管的外侧形成一碎石层;钢套管和渗水管之间设置一粘土层和细石混凝土层;水平排水管与与渗水管密封连通,水平排水管延伸至地下室外墙外并连接一控制阀;本发明有效降低了承压水的水压力,避免后浇带底部的土层隆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室施工领域,特别涉及高承压水下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平面较大的工程中,为了防止地下室底板产生裂缝,一般在底板施工时都设置后浇带,而根据规范要求,后浇带必须在主体完成后才能浇筑。而对于有承压水作用部位,由于水压较大,在主体施工期间,如不降低承压水的压力,则可能造成后浇带处的不透水层的自重无法承受其下方承压水的水压力引起后浇带处的土层隆起,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的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另外,如果利用基坑外设置的降水井点来降低承压水的压力,在主体施工期间要不间断的降水,所耗费用大。
本工法申报单位通过技术研究及实践,提出了一种高承压水下地下室底板后浇带减压处理施工新技术,在后浇带部位垫层施工时预埋多个防水钢套管至含水层处,垫层施工后在防水钢套管以下含水层回填碎石过滤层,并在防水钢套管内安装渗水管,每个渗水管顶部采用三通管件与水平排水管连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承压水下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结构,在主体施工期间能够实现不间断降水,有效降低了承压水的水压力,避免后浇带底部的土层隆起。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承压水下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结构,自下而上包括隔水层一、含水层、隔水层二、混凝土垫层、地下室底板,地下室底板开设一后浇带,所述后浇带延伸至混凝土垫层,所述后浇带内设置混凝土收缩补偿层,还包括排水结构,所述排水结构包括钢套管、渗水管、水平排水管,所述钢套管自混凝土收缩补偿层延伸至含水层,所述渗水管位于钢套管内与钢套管间隔设置,所述渗水管两端均伸出钢套管外,所述渗水管的渗水孔开设在伸出钢套管的底部侧壁,所述渗水管伸出钢套管的外侧形成一碎石层;所述所述钢套管和渗水管之间设置一粘土层和细石混凝土层,粘土层位于隔水层二内,所述细石混凝土层位于隔水层二上方;所述水平排水管与与渗水管密封连通,所述水平排水管延伸至地下室外墙外并连接一控制阀。
其中隔水层一、含水层、隔水层二一般为原土层所自带。埋藏于地表以下的水叫地下水;岩石和土中的空隙有大有小,空隙大的岩石以及卵石、粗砂,透水性能最好,这种岩层和土层,地下水容易进入空隙,就成为了含水层。相反,透水性能差的岩层和土层就是隔水层。埋藏在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承受一定压力的地下水,即为承压水。本方案通过渗水管、水平排水管将承压水引流到地下室外并用水泵抽排走,在主体施工期间能够实现不间断降水,有效降低了承压水的水压力,避免后浇带底部的土层隆起。
进一步的,所述渗水管开设渗水孔的一端外包覆密目尼龙网。
包覆密目尼龙网降低渗水孔被堵塞的可能性。
进一步的,所述钢套管外焊接止水钢板一,所述止水钢板一位于混凝土垫层内。
止水钢板一的设置降低水从钢套管与混凝土垫层之间间隙上涌的可能性。
进一步的,所述地下室底板内设置止水钢板二,所述止水钢板二延伸至混凝土收缩补偿层。
止水钢板二的设置降低水从地下室底板与混凝土收缩补偿层之间间隙上涌的可能性。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垫层上端面和钢套管连接处设置防水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市义兴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合肥市义兴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147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