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分子偶氮苯-2,2’-二甲酸铝金属凝胶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313768.9 | 申请日: | 2018-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45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霞;冯勋;杜仲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师范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9K11/06 | 分类号: | C09K11/06;B01J13/00;C08G83/00 |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许菲菲 |
| 地址: | 471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分子 偶氮 甲酸 金属 凝胶 发光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超分子金属凝胶发光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分子偶氮苯‑2,2’‑二甲酸铝金属凝胶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以偶氮苯‑2,2’‑二甲酸为配体,以Al3+为受体,DMF‑H2O为混合溶剂,通过溶解、加热、调节溶液pH值等步骤,制得了一种超分子偶氮苯‑2,2’‑二甲酸铝金属凝胶发光材料。本发明所用原料简单易得,制备工艺简便易行,便于工业化生产,产物克服了8‑羟基喹啉类配合物为代表的配合物发光材料的分子存在形式小,聚合度低,无法形成高分子材料等缺陷,是良好的高聚态材料,且具有良好的光致发光性能,荧光测试结果表明,其在603nm处能发出极强的橙色光,是理想的软物质发光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分子金属凝胶发光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分子偶氮苯-2,2’-二甲酸铝金属凝胶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光致发光功能材料在光电器件、信息存储、荧光开关和荧光探针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电子迁移型光致发光体系,具有响应灵敏度高、热稳定性好、合成工艺便捷等特性。通过对材料的主体框架结构、电子给、受体分子以及发光中心进行设计,可以实现对其光敏性质的调控。此策略的使用可有效地拓展光致发光材料的功能特性和应用前景。
近年来,基于铝离子的配位化合物(如铝的8-羟基喹啉类配合物等)所构筑的光电材料,因其成膜质量好,热稳定性高,载流子迁移率高,光带范围广等特点,在发光材料、发光器件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骄人的成果。而以8-羟基喹啉类配合物为代表的配合物发光材料,由于其结构中没有可进一步聚合的基团,大多数以无法聚合的小分子形式存在,不能用来制备高分子聚合材料,从而限制了此类材料的应用和发展。超分子配位聚合物金属凝胶,以其独特的凝胶化模式、良好的刺激响应机制,和光、电、磁、催化、氧化还原等新性能,以及高聚合度等优点,引起了国内外材料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设计、开发原料来源简单易得,制备工艺简便易行,能耗低,污染小,发光性能好的新型发光材料已成为材料科学工作者追求的共同目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点,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分子偶氮苯-2,2’-二甲酸铝金属凝胶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超分子偶氮苯-2,2’-二甲酸铝金属凝胶发光材料。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超分子偶氮苯-2,2’-二甲酸铝金属凝胶发光材料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超分子偶氮苯-2,2’-二甲酸铝金属凝胶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1)将偶氮苯-2,2’-二甲酸溶入DMF/H2O混合溶剂中,得到质量体积百分比为1.54~2.70%的偶氮苯-2,2’-二甲酸溶液;
(2)在搅拌条件下,将铝盐加入到步骤(1)制得的偶氮苯-2,2’-二甲酸溶液中,混合均匀,得到澄清溶液;
(3)将碱溶于DMF/H2O混合溶剂中,得到碱液;
(4)在加热搅拌条件下,将步骤(3)制得的碱液以20~30D/min的速率逐滴滴加到步骤(2)制得的澄清溶液中,使其体系pH值为5~7;然后继续加热搅拌3~5min,使其充分反应,反应体系逐渐形成粘稠状;
(5)将步骤(4)反应完全后的反应体系冷却至30℃以下,然后静置20~30min,得到超分子偶氮苯-2,2’-二甲酸铝金属凝胶发光材料;
步骤(1)中所述的DMF/H2O混合溶剂中,DMF和H2O的体积比优选为1:(0.5~1);
步骤(2)中所述的铝盐优选为醋酸铝、氯化铝和硝酸铝等可溶性铝盐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师范学院,未经洛阳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137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