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纤维材料强度试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313520.2 | 申请日: | 2018-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744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 发明(设计)人: | 刘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远市毅通织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N3/02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晋圣智 |
| 地址: | 511500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纤维 材料 强度 试验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纤维材料强度试验装置,包括试验外框,固定夹具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新型纤维材料束,试验外框靠近顶端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承重轨道,承重轨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承重滑块,承重滑块底端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挂杆和第二挂杆,连杆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辅助张力机构,第二挂杆远离承重滑块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活动夹具,底支撑轨道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润湿机构,本发明涉及新材料技术领域。该新型纤维材料强度试验装置,达到了装置结构和操作简单,同时保证实验前纤维束张紧力的一致,提高对比试验的精度,降低试验误差,减小干湿环境调整操作对试验误差的影响,提高试验的灵活性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纤维材料强度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或正在发展的具有优异性能的结构材料和有特殊性质的功能材料。结构材料主要是利用它们的强度、韧性、硬度、弹性等机械性能。如新型陶瓷材料,非晶态合金(金属玻璃)等。功能材料主要是利用其所具有的电、光、声、磁、热等功能和物理效应。近几年,世界上研究、发展的新材料主要有新金属材料,精细陶瓷和光纤等等。
世界材料产业的产值以每年约30%的速度增长,化工新材料、微电子、光电子、新能源成了研究最活跃、发展最快、最为投资者所看好的新材料领域,材料创新已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也促进了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
中国玻璃纤维70%以上用于增强基材,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成本优势,但在品种规格和质量上与先进国家尚有差距,必须改进和发展纱类、机织物、无纺毡、编织物、缝编织物、复合毡,推进玻纤与玻钢两行业密切合作,促进玻璃纤维增强材料的新发展。
目前新型纤维纤维束拉伸强度比较检测中,纤维束拉的初始张紧力度不能保持一致,从而会使得同一拉伸状态情况下,出现不同的结果,从而试验误差大,并且对于改变纤维干湿环境的拉伸试验较为繁琐。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纤维材料强度试验装置,解决了目前新型纤维纤维束拉伸强度比较检测中,纤维束拉的初始张紧力度不能保持一致,从而会使得同一拉伸状态情况下,出现不同的结果,从而试验误差大,并且对于改变纤维干湿环境的拉伸试验较为繁琐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纤维材料强度试验装置,包括试验外框,所述试验外框左侧内壁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夹具,所述固定夹具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新型纤维材料束,所述试验外框靠近顶端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承重轨道,所述承重轨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承重滑块,所述承重滑块底端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挂杆和第二挂杆,所述第一挂杆远离承重滑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辅助张力机构,所述第二挂杆远离承重滑块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活动夹具,所述活动夹具与辅助张力机构对称设置,所述试验外框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支撑轨道,所述底支撑轨道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润湿机构;
所述辅助张力机构包括贯穿插槽,所述贯穿插槽的外部与连杆固定连接,所述贯穿插槽内部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框,所述弹簧框靠近内部一侧的两端均贯穿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位于弹簧框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内挤压杆,所述弧形内挤压杆靠近内部的表面均匀设置有内滚珠,所述传动杆位于弹簧框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压板,所述弹簧压板通过挤压弹簧与贯穿插槽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新型纤维材料束远离固定夹具的一端贯穿弧形内挤压杆,且外表面与内滚珠表面滚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新型纤维材料束远离固定夹具的一端贯穿且延伸至活动夹具的右侧。
优选的,所述试验外框内部顶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轴承,所述支撑轴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传动螺纹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远市毅通织造有限公司,未经清远市毅通织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135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