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开合式钢轨闪光焊接接头正火感应线圈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13123.5 | 申请日: | 2018-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2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大伟;董彦录;高凡;李文博;李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28 | 分类号: | C21D1/28;C21D1/42;C21D9/04;C21D9/50 |
代理公司: | 宝鸡市新发明专利事务所 61106 | 代理人: | 李凤岐 |
地址: | 721006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段 上端部 感应线圈 钢轨接头 连接装置 闪光焊接 汇流板 金属管 绝缘板 开合式 弯折 正火 钢轨 合页铰接 绝缘板夹 竖直延伸 水平弯折 旋转打开 两端口 下端部 合页 接嘴 绝缘 冷却 吻合 | ||
一种开合式钢轨闪光焊接接头正火感应线圈,由右侧段、左侧上段、左侧下段连接而成;所述左侧上段、右侧段上部弯折成与钢轨接头左、右侧相吻合的形状;左侧上段的上端部与右侧段的上端部通过连接装置固定连接,左侧上段的下端部与左侧下段的上端部通过铜合页铰接连接,打开连接装置可使左侧上段绕铜合页向左旋转打开;右侧段的下部与左侧下段向钢轨接头的轨底水平弯折后自轨底中部向下竖直延伸后将第一绝缘板夹持在二者之间,使右侧段与左侧下段之间保持绝缘,且第一绝缘板与左侧下段之间夹持有左汇流板,第一绝缘板与右侧段下部之间夹持有右汇流板;右侧段、左侧上段、左侧下段均由金属管弯折而成,且金属管的两端口均具有冷却接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轨焊接接头热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合式钢轨闪光焊接接头正火感应线圈。
背景技术
目前,钢轨闪光焊接接头正火时,采用钢轨纵向沿垂直于感应线圈仿型横截面穿入的方式进行加热,这种方式适用于焊接接头前后钢轨横截面形状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但对于焊接接头前后钢轨横截面明显大于闪光焊接接头的异型钢轨,导致轨件穿入感应线圈困难或穿入后损伤线圈内壁,使感应器易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合式钢轨闪光焊接接头正火感应线圈,以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开合式钢轨闪光焊接接头正火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由右侧段、左侧上段、左侧下段连接而成;所述右侧段上部弯折成与钢轨接头右侧相吻合的形状,左侧上段弯折成与钢轨接头左侧相吻合的形状;所述左侧上段的上端部与右侧段的上端部通过连接装置固定连接,左侧上段的下端部与左侧下段的上端部通过铜合页铰接连接,打开连接装置可使左侧上段绕铜合页向左旋转打开;所述右侧段的下部与左侧下段向钢轨接头的轨底水平弯折后自轨底中部向下竖直延伸后将第一绝缘板夹持在二者之间,使右侧段与左侧下段之间保持绝缘,且第一绝缘板与左侧下段之间,夹持有左汇流板,第一绝缘板与右侧段下部之间夹持有右汇流板;所述右侧段、左侧上段、左侧下段均由金属管弯折而成,且所述金属管的两端口均具有冷却接嘴。
所述右侧段、左侧上段、左侧下段均由对称设置的两组金属管构成,且每组金属管的两端均通过分别焊接金属连接管并联在一起,所述冷却接嘴设置在金属连接管的端口上;所述两组金属管之间设有第二绝缘板,使两组金属管之间及两根金属连接管之间保持绝缘;所述左汇流板、右汇流板均通过第二绝缘板被分隔成两块分别与两组金属管接触的汇流板。
所述连接装置由焊接在左侧上段上部和右侧段上部的两根金属连接管上方的两块铜连接板,以及将所述两根金属连接管卡箍在一起的C形螺栓锁紧装置构成;所述两块铜连接板通过铜螺栓副连接固定在一起。
所述两组金属管的每一组均由1-3根铜管并列组成。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分体式结构、开合式设计,当感应线圈打开时,正火感应器可沿钢轨横向进出,方便正火后的异型钢轨离开工作台,易于实现异型轨件有效正火的仿型设计,进一步提高钢轨纵向焊缝有效正火质量。
2、本发明可沿钢轨横向进出,可显著提高纵向对接焊缝正火的工作效率,避免了纵向穿入对感应线圈内壁的磕碰、损伤,感应线圈不易损坏,延长感应器使用寿命,降低感应器使用成本及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更适于长大变截面杆件的感应加热,提高操作人员作业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结构右视图;
图3是本发明各分段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打开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4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131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