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防山体滑坡的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12116.3 | 申请日: | 2018-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59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孙新坡;何思明;张捷;郭毅;司马卫平;刘文方;毕钰璋;韩昌霖;叶建兵;刘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蕊 |
地址: | 643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防 山体 滑坡 防护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防山体滑坡的防护装置,包括导轨、固定栓、钻头、钻头传动装置、料箱和压射装置,所述导轨底部右侧设置有右撑杆,右撑杆左侧倾斜设置有左撑杆,导轨底部左侧与左撑杆之间设置有上撑杆,所述右撑杆内设置有定位套,定位套内插设有固定栓,所述导轨右端与定位杆固定连接,所述钻头传动装置设置在导轨内,钻头传动装置右侧中部设置有丝管,压射装置设置在支撑柱顶部左侧,所述支撑柱左侧设置有料箱,料箱通过进料管与压射装置连接,丝管上设置有连接管且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够快速通过钻头将丝管深入山体,向山体内部注射固化剂,起到加固山体,预防山体滑坡的作用,且工作量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然灾害治理领域,具体是一种预防山体滑坡的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山体滑坡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作用和现象,是常见地质灾害之一。
常见的防治山体滑坡措施有: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预应力锚杆或锚索、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等,而此类措施普遍存在工程量较大的问题,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快捷地将固化剂注入山体,以达到加固效果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防山体滑坡的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预防山体滑坡的防护装置,包括导轨、固定栓、钻头、钻头传动装置、料箱和压射装置,所述导轨底部右侧设置有右撑杆,右撑杆左侧倾斜设置有左撑杆,导轨底部左侧与左撑杆之间设置有上撑杆,所述右撑杆内设置有定位套,定位套内插设有固定栓,所述导轨右端与定位杆固定连接,所述钻头传动装置设置在导轨内,钻头传动装置右侧中部设置有丝管,所述钻头设置在丝管右端且固定连接,钻头与丝管连接处设置有出料孔,所述导轨右侧顶部设置有支撑柱,压射装置设置在支撑柱顶部左侧,所述支撑柱左侧设置有料箱,料箱通过进料管与压射装置连接,丝管上设置有连接管且固定连接,所述钻头传动装置包括滑块、第一电机和第一齿轮,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滑块内且固定连接,第一电机右侧与第一齿轮连接,所述丝管左端与第一齿轮右端固定连接,所述丝管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丝管和第二丝管,第一齿轮前后两侧分别与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啮合连接,第三丝管左侧与第二齿轮固定连接,第二丝管左侧与第三齿轮固定连接,第三丝管和第二丝管上均设置有连接管,第三丝管和第二丝管右端均设置有钻头;所述压射装置包括气缸、气管、进气管、压射杆、第一活塞、压射管和压射管传动装置,所述气缸右端与支撑柱固定连接,压射管设置在气缸下方,压射管内设置有第一活塞,第一活塞顶部与压射杆固定连接,压射杆上方与气缸连接,所述压射管传动装置设置在支撑柱左侧且固定连接,压射管右端固定连接有升降台,升降台右端设置在压射管传动装置内,所述气缸左侧上方与气管右端连接,气管通过进气管与气泵连接,压射管底部设置有连接套,连接套用于套接连接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料箱内部设置有进料管,进料管右端穿过料箱右壁与压射管连接,气管左端插设在料箱内,料箱顶部设置有固定架,气管固定在固定架上,气管上对应进气管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气阀和第一气阀,压射管底部设置有连接套。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压射管传动装置包括升降台导轨、丝杆、第二电机和基座,所述升降台导轨设置在基座下方左侧,第二电机设置在基座内部上方且固定连接,基座右端与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下方与丝杆连接,升降台设置在丝杆上。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气缸包括增压滑块、增压内腔、排气管、气孔、第二活塞、限位凸台和增压外腔,所述增压外腔设置在气缸内部上方,增压内腔设置在增压外腔下方,增压内腔与增压外腔之间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增压滑块设置在增压内腔内部,排气管插设在增压滑块内,排气管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气孔,排气管底部与气缸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塞设置在增压内腔下方,第二活塞底部与压射杆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理工学院,未经四川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121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