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煤矿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移架闭尘导尘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12079.6 | 申请日: | 2018-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27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文;张设计;马威;吴国友;胥奎;杨桐;袁地镜;陈芳;黎志;杨俊磊;庄学安;冉川;王伟黎;陈玉涛;莫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5/00 | 分类号: | E21F5/00;E21D23/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0039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捕尘 导轨 移架 综采工作面 导尘装置 吊滑轮 滑轮 闭尘 采高 粉尘 发明构思 固定设置 滑动配合 降尘效果 喷雾降尘 液压支架 支架移动 煤矿 半柔性 侧护板 缝隙处 有效地 耳板 护板 降柱 支架 组吊 洒落 吊装 风流 平行 高处 扭曲 扩散 封闭 源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移架闭尘导尘装置,包括半柔性的捕尘帘,所述捕尘帘两侧分别连接到一组吊滑轮上,每组所述吊滑轮的数量为多个,且每组所述吊滑轮设置到一根导轨上,并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两根所述导轨分别通过耳板固定设置到液压支架侧护板上,且两根所述导轨相互平行。本发明构思新颖、设计合理且便于使用,相对于现有的支架喷雾降尘方式,能够从源头兜接和封闭粉尘,有效地避免了降柱移架过程中两侧护板缝隙处产生的粉尘从高处洒落时被风流吹扬并扩散至整体工作面,降尘效果十分显著;同时,捕尘帘采用吊装滑轮进行安装设置,在支架移动的时候,捕尘帘自身不会发生扭曲皱裂,实用性极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矿开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煤矿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移架闭尘导尘装置。
背景技术
大采高综采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使得在国内外被广泛地采用,现己成为国内外厚煤层开采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大采高综采技术中通过液压支架来支撑和移动工作面,目前国内使用的液压支架通常包括由底座、顶梁、立柱、液压缸、护帮板及控制系统组成,工作面顶板的支撑主要依靠顶梁、立柱和液压缸;底座主要用来稳定液压支架;支架的操作主要通过电液控制系统实现。
降柱移架过程中,顶煤破碎形成的粉尘会从两液压支架侧护板的缝隙处洒落,在工作面横向风流的作用下很快扩散至整个工作面,严重污染了下风侧作业区域。特别是在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割煤强度大,支架高度高,降柱移架产尘污染极大,给支架人行道内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目前,针对综采工作面降柱移架产尘的治理,多是在支架前探粱处安装喷雾,并与支架联动,当支架降柱移架时自动开启喷雾,但该方式仅能在下风侧对已经扩散的粉尘进行沉降,对于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人行道内的作业人员并无实质性防护。此外,也有将喷雾布置在液压支架掩护梁侧护板处,利用喷雾来湿润顶板破碎煤体减少产尘,虽然能够取到一定的降尘效果,但喷雾会造成人行道淋水,恶化了作业人员的劳动环境,实用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煤矿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移架闭尘导尘装置。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煤矿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移架闭尘导尘装置,包括半柔性的捕尘帘,所述捕尘帘两侧分别连接到一组吊滑轮上,每组所述吊滑轮的数量为多个,且每组所述吊滑轮设置到一根导轨上,并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两根所述导轨分别通过耳板固定设置到液压支架侧护板上,且两根所述导轨相互平行。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捕尘帘用于兜接降柱移架过程中产生的煤尘,并向后排出煤尘。捕尘帘采用柔性的,是便于在具体使用过程的降柱移架过程中,两个液压支架侧护板错位时,捕尘帘不会因为移动而产生折损,适应性更强。捕尘帘通过吊滑轮设置在导轨上,并与导轨滑动配合,使得捕尘帘可以沿着导轨移动。
进一步,为了便于设置吊滑轮和捕尘帘,所述导轨为C型直导轨,且C形开口朝下。
进一步,为了加强结构的稳定性,所述耳板的数量为多个。
进一步,为了便于设置滑轮,所述吊滑轮由滚轮和吊架组成,吊架呈T字形,T字形的水平段两端设置所述滚轮,T字形的竖直段与所述捕尘帘固定连接。
进一步,为了防止滑轮滑脱,所述导轨的两端封闭。
进一步,为了在满足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再减轻自身的重量,所述导轨采用轻质高强度金属材料制成。
进一步,为了使得捕尘帘不至于被损坏,所述捕尘帘采用耐磨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120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近距离煤层群火灾治理方法
- 下一篇:防尘滤网双控喷雾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