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孔零件的钻孔攻丝自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11960.4 | 申请日: | 2018-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589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孝荣;李红军;周哲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瓯海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Q3/155 | 分类号: | B23Q3/155;B23P23/02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陈洪娜;张艳鹏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经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机构 换刀机构 刀具 夹具 操作工位 多孔零件 工作机构 主轴机构 自动装置 钻孔攻丝 邻近 工作台水平 转盘边缘处 定位工件 换刀组件 同步移动 周向间隔 转盘边缘 左右移动 夹持口 轴机构 工作台 夹持 两组 转盘 加工 对准 | ||
1.一种多孔零件的钻孔攻丝自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作台(5);
转盘(6),设于工作台(5)上并能相对工作台(5)水平旋转,邻近所述转盘(6)边缘处沿周向间隔布置有多个操作工位,各操作工位上分别设有用于定位工件(9)的夹具(61);
至少两个工作机构,设于工作台(5)上并邻近转盘(6)边缘设置,各工作机构包括移动机构(7)和设于移动机构(7)上并能随移动机构(7)同步移动的换刀机构,所述移动机构(7)能相对夹具(61)上下、前后及左右移动,所述换刀机构包括夹持刀具(91)的主轴机构(1)以及为主轴机构(1)切换刀具(91)的至少两组换刀组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零件的钻孔攻丝自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换刀机构上的各换刀组件(2)分别对应同一个孔的不同加工工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零件的钻孔攻丝自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工作机构对应加工不同孔径的孔。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孔零件的钻孔攻丝自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机构(1)包括主轴架(11)和主轴(12),所述主轴(12)下部延伸出主轴架(11),且所述主轴(12)底部具有用于夹持刀具(91)的夹持口(121),所述夹持口(121)与刀具(91)保持在同一轴线上,各换刀组件(2)沿主轴架(11)的外侧壁周向均布,在换刀组件(2)完成换刀并收起的状态下,所述换刀组件(2)的各部件均位于主轴架(11)的外侧而避免与主轴(12)产生干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孔零件的钻孔攻丝自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换刀组件(2)包括有
第一驱动机构(21),包括第一驱动件(211)以及由第一驱动件(211)驱动而上下移动的第一推杆(212),所述第一驱动件(211)设置于主轴架(11)的外侧壁上;
第二驱动机构(22),包括第二驱动件(221)以及由第二驱动件(221)驱动而上下移动的第二推杆(222),所述第二驱动件(221)与第一推杆(212)的动力输出端驱动相连;
夹持机构(23),所述夹持机构(23)的第一端与第一推杆(212)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所述夹持机构(23)的第二端设有夹持刀具(91)的夹持部(231),所述夹持机构(23)的中部与一连接件(24)的第一端转动相连,该连接件(24)的第二端与第二推杆(222)的动力输出端转动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孔零件的钻孔攻丝自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件(221)位于第一驱动件(211)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孔零件的钻孔攻丝自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211)和第二驱动件(221)的底面均高于所述主轴架(11)的底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孔零件的钻孔攻丝自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件(221)通过一连接架(4)与所述第一推杆(212)的输出端相连,并所述夹持机构(23)的第一端与该连接架(4)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孔零件的钻孔攻丝自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23)包括后段(232)、前段(233)以及连接后段(232)和前段(233)的中段(234),所述后段(232)与第一推杆(212)转动连接,所述前段(233)和中段(234)的连接处与所述连接件(24)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夹持部(231)设于前段(233)的端部,且后段(232)与中段(234)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中段(234)与前段(233)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零件的钻孔攻丝自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7)设于固定架(71)上,包括第一滑动头(72)、第二滑动头(73)和第三滑动头(74),所述固定架(71)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导轨(711),所述第一滑动头(72)与该第一导轨(711)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滑动头(72)上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导轨(721),所述第二滑动头(73)与该第二导轨(721)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滑动头(73)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三导轨(731),所述第三滑动头(74)上与该第三导轨(731)滑动配合,所述换刀机构设于第三滑动头(74)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瓯海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瓯海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1196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