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织物精练剂除蜡效果的测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10726.X | 申请日: | 2018-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33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葛江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葛江波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300 浙江省绍兴市上***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织物 精练 效果 测评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织物精练剂除蜡效果的测评方法,其涉及纺织印染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着色石蜡的配制,除蜡工艺及配方,结果评价。本发明方法简单、易操作,可清晰直观的反映精练剂以及复配精练剂用表面活性剂原料对棉蜡去除能力的好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印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织物精练剂除蜡效果的测评方法。
背景技术
纺织品上的棉蜡一般可分为两种。(1)棉纤维在生长过程中的一种共生物。自棉中蜡状物质约占0.6%左右,彩棉中蜡状物质约占3.2~4.6%。棉花在生长过程中,蜡状物质对纤维有保护作用,能减轻外界对次生胞壁的损害,纺纱过程中还能起到润滑作用,这也是棉纤维具有良好纺纱性能的原因之一。(2)纺纱织造过程,为了增加浆纱的弹性、平滑性和抗静电性,提高机织的效率和产品质量,在浆料中添加的乳化蜡。乳化蜡成分为半精练蜡和硬脂酸蜡的混合物。但在染色过程中如果棉蜡去除不干净,则会带来极大的负面作用:降低纱线或者织物的润湿性(毛效),添加乳化蜡残留所导致的条/丝状或者斑状的蜡点,最终造成染色过程的色斑和防染斑。因此,必须在纯棉及其混纺织物的前处理过程中予以去除。
棉纤维内的蜡状物质是一种不溶于水的大分子直连烷烃(CxHy)结构的物质,其主要化学组成是含碳原子数在24~32的脂肪酸、脂肪醇及其酯的混合物,以及少量的碳氢化合物。其中脂肪醇占比44%左右,且主要为直链烷烃。制造过程中添加的乳化蜡为半精练蜡和硬脂酸的混合物。二者的熔点一般都在50~80℃。
棉蜡的去除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有机溶剂的低温萃取和表面活性剂的高温乳化作用。当温度低于蜡的熔点时,蜡呈固态,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无法溶解之,只能通过有机溶剂的萃取作用实现除蜡。此方法主要适用于科研院校对于各类棉花品种的培育筛选研究,可以定量的反映问题。高温条件下,当温度超过蜡的熔点时,蜡质转变为液态,容易与表面活性剂发生互溶,此时通过表面活性剂的乳化分散作用,可将蜡质充分去除。另外,蜡质的分子量一般比较大,而且以半乳化状态存在于溶液中,这种乳化状态不稳定,容易发生聚集,因此对表面活性剂的分散作用比除油要求更高,因为油脂完全可以乳化于表面活性剂的溶液中。目前纺织印染前处理主要利用此原理,选择具备高分散能力、宽碳链分布的精练剂产品进行精练除杂除蜡工艺,以满足染色/印花要求。精练剂产品各助剂厂商都在生产提供,但产品质量的优劣依然缺乏稳定可靠的评价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清晰直观的反映精练剂对棉蜡去除能力好坏的织物精练剂除蜡效果的测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织物精练剂除蜡效果的测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着色石蜡的配制;
S20,除蜡工艺及配方;
S30,结果评价;
优选的,所述S10中着色石蜡的配方为:将固体切片石蜡放入干净的250mL烧杯中,于75℃水浴锅中保温至石蜡完全熔融,加入0.2%~0.5%苏丹红溶液使石蜡完全着色,冷却使之重新凝固,然后用刀切成小片待用。
优选的,所述S20中除蜡工艺及配方为:
待测助剂 0.3g/L~1.5g/L
NaOH(固体) 0.5g/L(pH≈11.5~12)
着色石蜡 0.3g/L
浴比1∶10,配制溶液200mL,放入瑞比高温高压试色机中,室温升温至90~100℃,保温20~30min,然后降温至80~85℃后,将溶液倒入250mL烧杯,自然冷却至40~50℃抽滤,评价除蜡效果。
优选的,所述S30中的评价方法为根据除蜡后残留的颗粒大小及颗粒数量评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葛江波,未经葛江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107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