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滨海湿地盐沼植被修复的种子包衣剂、包衣种子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310435.0 | 申请日: | 2018-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561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 发明(设计)人: | 崔保山;隋皓辰;马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C1/06 | 分类号: | A01C1/06;C05G3/00;C05G3/80;C05G5/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87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滨海 湿地 盐沼 植被 修复 种子 包衣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滨海湿地盐沼植被修复的种子包衣剂、包衣种子及其制作方法。具体的,本发明提供的种子包衣剂由内核、中层、外壳包衣剂组成。内核包衣剂为保水材料,通过其吸、保水作用加快种子沉降、定植。中层包衣剂为有机‑无机复合体,具有抗压、增重、防浪、抗盐碱、营养的特点,并有效地改善定植微点位的环境条件。外壳包衣剂以成膜剂为主,其明显提高活性组分的黏附牢度,具备提高种衣剂的耐水防浪能力,降低包衣脱落率的作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衣种子,从种子增强的角度去解决当前滨海湿地存在的种子流扩散不均和种子无法有效沉降、定植的问题。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衣种子的制作方法,该制作工艺简单,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滨海湿地盐沼植被修复的种子包衣剂配方、包衣种子及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作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湿地发挥着重要且独特的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然而由于人口爆炸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加上过度的资源开发和污染,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物种受到严重破坏。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调查表明,我国现存自然或半自然湿地仅占国土面积的3.77%,自然湿地数量明显减少,而且减少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衰退趋势明显;其中,滨海湿地更是由于与人类关系密切,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产生活资料而被过度开发,面积萎缩严重。
目前国际上有关退化湿地恢复的方法主要有三类,一是物理方法,通过工程措施进行土地深翻、修筑堤坝、引水稀释等,物理方法虽见效快,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二是化学方法,如加入改良剂改良土壤物理性质或施加养分,随着工业发展,人们开始重视利用工业废渣来改良碱土,化学方法见效也比较快,但在操作过程中,施加改良剂的量不容易控制,极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从而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三是生物—生态方法,通过种植耐盐植物、绿肥来改良盐碱地,达到疏松土壤、减轻板结、增强土壤透水透气性的效果,利用植物生长自我循环以降低土壤含盐量等,生物—生态研究方法虽然见效慢,但与自然生态系统有更大的相融性,因而具有可持续性,并且整个恢复过程低投资、低能耗,不会产生二次污染,这是当前国际上湿地恢复研究中的焦点以及热点。
在滨海湿地独有的环境下,潮汐事件对于植被种子的传输和分布发挥着重要作用,水文连通的阻断效应是致使滨海湿地退化的关键驱动力,部分区域的养殖塘、围堤、固岸等工程阻断了潮汐作用,使滨海植被的种子无法正常的扩散流动,分布存在不均匀性,导致植被定植斑块化,并逐步形成空斑区域。此外,滨海植被的种子大多小而轻,被潮汐作用裹挟的过程中遇到空斑区域无法有效地沉降,最终多聚集在有植被群落分布的区域,使得斑块化现象愈演愈烈。这种扩散模式下,成功的发芽和幼苗的建立高度依赖于种子截留区域是否有足够的营养、适宜的盐度和水分,并且不受捕食的影响。如何使种子合理的扩散,并有效的定植、萌发是滨海盐沼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实践工作的关键节点。本发明属于生物—生态领域的方法,从种子增强的角度出发,针对滨海湿地特有的潮汐现象、土壤盐渍化等导致滨海湿地植被退化的现象,制作防浪、保水、耐盐的复合型包衣种子,可有效改善潮汐事件对土壤种子库和萌发幼苗的破坏和干扰,应对春旱对种子萌发的抑制性,为滨海湿地退化植被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目前,种子包衣技术主要应用于农业领域,尚未应用于滨海湿地生态修复中。并且,在相关技术中,无论是何种种子包衣剂,其有效成分中均有大量的有机或者无机化学物质,如杀虫剂,杀菌剂以及除草剂等,成本高且会造成环境污染,不能满足生态修复大规模、无污染的要求。另外,滨海湿地特有的潮汐环境、土壤盐渍化、春旱等现象,也是对种子包衣技术的一项考验。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师范大学,未经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104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