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造板废弃物同步产出合成气与氨气的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10244.4 | 申请日: | 2018-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6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冯宜鹏;付成果;苏同超;张亚奇;吴婷婷;赵红远;苏建修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C10J3/62 | 分类号: | C10J3/62;C10J3/72;C01C1/08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杨海霞 |
地址: | 453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热解 下吸式固定床气化炉 螺旋管式换热器 氨气 顺次连接 氨气吸收塔 人造板 出气口 合成气 引风机 废弃物 进气口 齿辊式破碎机 布袋除尘器 环境友好性 固体出口 气体出口 除水器 氮污染 进料口 可燃气 外壁 制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造板废弃物同步产出合成气与氨气的系统,其包括下吸式固定床气化炉、以及顺次连接的齿辊式破碎机和螺旋热解器;所述螺旋热解器的气体出口通过管道顺次连接第一引风机和第一氨气吸收塔,螺旋热解器的固体出口连接下吸式固定床气化炉的进料口;所述螺旋热解器的外壁套设有螺旋管式换热器,下吸式固定床气化炉的出气口与螺旋管式换热器的进气口相连通,螺旋管式换热器的出气口通过管道顺次连接布袋除尘器、第二氨气吸收塔、除水器和第二引风机。该系统能够在减少含氮污染物产生的基础上,制备纯净可燃气的同时获取氨气,有较好的环境友好性和经济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步法的人造板废弃物同步产出合成气与氨气的资源化利用系统及方法,它能以较低的尾气处理代价,将其气化制备为纯净的可燃气。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家具与室内装潢建材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与此相反,全球可用森林资源正逐渐减少,人造板被大量的制造和广泛的使用。人造板主要以林业副产物、废弃原木家具等为原料,相对于原木家具与原木建材,人造板具有价格低廉、强度高、膨胀收缩率低等优点。人造板主要分为胶合板、刨花板和纤维板三大类产品。据统计,在2010年全世界人造板产量已经达到3亿立方米,其中我国人造板产量约为1.8亿立方米,占世界总量一半以上,我国已经成为人造板产量最高的国家。
人造板在制造、切割、成材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料,人造板的使用寿命约为5~10年,一般达到使用期限后即被废弃。因此,我国每年废弃的人造板总量也在逐年增加。据2007年的统计每年约10%以上的人造板被废弃淘汰。由于人造板在制造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高含氮粘合剂,导致其含氮量较高,约为3%~6%。人造板废弃物若直接丢弃于环境之中,会在自然条件下缓慢分解生成甲醛、尿素等化合物,这样就对土壤、水源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会造成人体危害。目前,人造板废弃物的主要处理方式为直接燃烧,但是由于其成分特性,燃烧尾气中含有高浓度的NOx,将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开发新型的人造板废弃物低污染、高效利用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两步法的人造板废弃物同步产出合成气与氨气的资源化利用系统及方法,其能够在减少含氮污染物产生的基础上,制备纯净可燃气的同时获取氨气,有较好的环境友好性和经济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人造板废弃物同步产出合成气与氨气的系统,其包括下吸式固定床气化炉、以及顺次连接的齿辊式破碎机和螺旋热解器;
所述螺旋热解器的气体出口通过管道顺次连接第一引风机和第一氨气吸收塔,螺旋热解器的固体出口连接下吸式固定床气化炉的进料口;
所述螺旋热解器的外壁套设有螺旋管式换热器,下吸式固定床气化炉的出气口与螺旋管式换热器的进气口相连通,螺旋管式换热器的出气口通过管道顺次连接布袋除尘器、第二氨气吸收塔、除水器和第二引风机。
具体的,所述齿辊式破碎机进口上方设有用以加料的输送带和螺旋进料器,人造板废弃物自输送带送入齿辊式破碎机,CaO自螺旋进料器送入齿辊式破碎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系统进行人造板废弃物同步产出合成气与氨气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将人造板废弃物与CaO加入齿辊式破碎机中混合获得混合原料;
2)混合原料在螺旋热解器中向右移动并受热发生热解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学院,未经河南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102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