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09988.4 | 申请日: | 2018-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56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张传俭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天意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6/00 | 分类号: | B01D36/00;C02F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62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 净化 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的一种污水净化处理系统,水池地基顶部自左向右依次设置有集水池、一级过滤池和二级过滤池,集水池与一级过滤池连接处开设有通孔,通孔内安装有过滤板,水池地基顶部右侧安装有净化装置,净化装置左右两侧外壁分别安装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本发明经过多次过滤,对原水中悬浮物、颗粒物及胶体油质等物质进行去除,同时降低了水中的浊度、色度,保证SDI值不大于4,实现对生活污水进行充分的净化过滤,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当一级过滤器与二级过滤器中的滤芯太脏、过滤效果不理想时,启动反洗泵便可有效清理滤芯中的杂质,提高过滤效率和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水净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污水越来越多,现在许多污水都直接排放,造成了污染并且浪费水资源。一般污水中含有油类、有机物、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类等大量污染物质,如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势必对水体造成污染。另外,污水的水质也不尽相同,这也是污水处理的一个挑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污水净化处理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净化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包括水池地基,水池地基顶部自左向右依次设置有集水池、一级过滤池和二级过滤池,集水池与一级过滤池连接处开设有通孔,通孔内安装有过滤板,水池地基顶部右侧安装有净化装置,净化装置左右两侧外壁分别安装有进水管和出水管,且进水管底端延伸至一级过滤池内腔,出水管底端延伸至二级过滤池内腔。
优选的,净化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腔底部自左向右分别设置有二级过滤器、一级过滤器和水泵,且水泵进水口与进水管顶端连接,水泵出水口通过输送水管一与一级过滤器右侧外壁进水口连接,一级过滤器左侧外壁的出水口通过输送水管二与二级过滤器右侧外壁进水口连接,二级过滤器顶部出水口通过输送水管三与三级过滤器顶部进水口连接,三级过滤器安装在箱体右侧内壁,三级过滤器右侧外壁底部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右端延伸至箱体外侧并与出水管顶部连接。
优选的,一级过滤器为多介质过滤器,二级过滤器为活性碳过滤器,三级过滤器为连续微滤过滤器。
优选的,一级过滤器与二级过滤器底部均安装有反洗泵。
优选的,集水池、一级过滤池和二级过滤池内腔空间大小相等,且集水池、一级过滤池和二级过滤池截面宽度均为2.5m,集水池、一级过滤池和二级过滤池截面深度均为2.0m。
优选的,过滤板为陶瓷过滤板,陶瓷过滤板外壁设置有卡块,通孔内壁开设有与卡块相匹配的卡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经过多次过滤,对原水中悬浮物、颗粒物及胶体油质等物质进行去除,同时降低了水中的浊度、色度,保证SDI值不大于4,实现对生活污水进行充分的净化过滤,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当一级过滤器与二级过滤器中的滤芯太脏、过滤效果不理想时,启动反洗泵便可有效清理滤芯中的杂质,提高过滤效率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净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池地基、2集水池、3一级过滤池、4二级过滤池、5过滤板、6净化装置、61箱体、62二级过滤器、63一级过滤器、64水泵、65三级过滤器、66出水口、7进水管、8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天意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天意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099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筋及棉拖模具化处理工艺
- 下一篇:触控偏光结构及其应用之触控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