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无轨折叠门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309255.0 | 申请日: | 2018-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2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 发明(设计)人: | 金国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金鸿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6B11/02 | 分类号: | E06B11/02;E05F15/605;E06B7/28;E05D7/00 |
| 代理公司: | 佛山东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7 | 代理人: | 黄绍彬;詹仲国 |
| 地址: | 528137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门体 固定立柱 铰接 无轨折叠门 驱动电机 折叠机构 铰接连接 转动 驱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无轨折叠门,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立柱、第二固定立柱、第一门体、第二门体、驱动电机、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其中所述第一固定立柱与第一门体铰接,在所述第一门体和第一固定立柱之间安装有驱动第一门体绕第一固定立柱转动的驱动电机,第一门体与第二门体之间铰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一固定立柱,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连杆的中部,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一门体,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门体。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操作方便、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折叠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无轨折叠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庭院、厂房等场合,折叠门的使用到处可见,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折叠门开合提出了自动化的要求,由于折叠门运动轨迹的不确定性,对安装的施工人员增加了困难,而且设置的轨道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导轨或滚轮的磨损、导轨两侧的尘土积累到一定程度时,门体在折叠过程中容易发生脱轨等现象,稳定性差,容易造成安全隐患。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了电动无轨折叠门的门体结构,基本能解决所述的问题。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110187615.6,发明名称为一种电动无轨四扇折叠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门通过第一合页固定在支柱上,所述外侧门通过第二合页与所述内侧门连接;所述电动折叠门还包括折叠机构和用以实现伸缩动作的掩门电机,所述掩门电机的一端固定在支柱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内侧门上;所述折叠机构由第一杆件、第二杆件、第三杆件、第四杆件构成,所述第一杆件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支柱上,所述第一杆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件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杆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杆件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杆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杆件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四杆件的另一端铰接在外侧门上,所述第三杆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杆件、第四杆件铰接外,所述第三杆件的中间还铰接在内侧门上。此结构的电动折叠门,消除了传统有轨式折叠门所带来的系列问题,但是该发明的折叠机构由4个杆件构成,通过掩门电机驱动内侧门从而带动折叠机构,这种折叠门最大的不足之处是:第一,掩门电机体积过大,安装难度大,影响折叠门的整体美观;第二,折叠机构由4个杆件构成,但由于驱动部件是内侧门,所以实际上是五杆机构,结构繁冗,安装步骤繁琐;第二,通过结构分析可知,第一杆件、第二杆件、第三杆件和内侧门之间实质上是平面四杆机构,理论上会存在平行四边形机构运动不确定状态,但是上述专利并没有考虑到以上问题,也没有对杆件的安装位置提出明确要求,存在明显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结构简单、无需安装轨道、稳定性高、传动平稳的电动折叠门。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电动折叠门,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立柱、第二固定立柱、第一门体、第二门体、驱动电机、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其中所述第一固定立柱与第一门体铰接,在所述第一门体和第一固定立柱之间安装有驱动第一门体绕第一固定立柱转动的驱动电机,第一门体与第二门体之间铰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一固定立柱,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连杆的中部,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一门体,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门体。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第一门体与第一固定立柱的铰接处,不仅美观,而且方便施工人员安装,同时驱动电机的驱动动力大,折叠门的开闭动作迅速。
所述第一门体与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之间实质上是平面三杆机构,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 201110187615.6,发明名称为一种电动无轨四扇折叠门存在的平行四边形机构运动不确定状态。
作为改进地,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的杆体上设置有凹槽,用于容纳连杆在折叠过程中的重叠部分,有效避免了连杆之间的相互挤压,延长了使用寿命,而且门体之间折叠更加紧凑,减少了占用空间。
所述第一固定立柱的顶部和底部设有安装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金鸿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金鸿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092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升降帘单行程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踏板断裂防止脚底踩空的直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