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常压酸性体系中处理白钨矿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08584.3 | 申请日: | 2018-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23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刘旭恒;赵中伟;陈星宇;李江涛;何利华;朱心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3/08 | 分类号: | C22B3/08;C22B34/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旭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67 | 代理人: | 瞿卫军;王莹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常压 酸性 体系 处理 白钨矿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常压酸性体系中处理白钨矿的方法,包括:将所述白钨矿加入到酸性植酸盐溶液中进行反应,之后进行固液分离,得到滤渣和含钨滤液。实现了白钨矿中钨的高效分解。如此而来,整个浸出过程在酸性体系中进行,不需要消耗价格昂贵的NaOH,不产生传统碱法工艺中的碱煮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提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常压酸性体系中处理白钨矿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钨资源储量丰富,位居世界第一,其中约70%以上的资源是白钨矿。NaOH分解法是当前钨冶炼行业中钨矿分解最主要的工艺,这一工艺可有效分解白钨矿,但该工艺需在高温高压环境中实现白钨矿的分解,其碱耗量大,通常需理论量2.5~3倍的碱用量甚至更高,而烧碱价格从2016年开始急剧攀升,导致碱分解法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同时碱分解法产生大量的碱煮渣,对生态造成不利影响,尤其是2016年国家环保部将碱煮渣列入新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导致钨冶炼行业面临着空前巨大的压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分解白钨矿碱耗量大且产生碱煮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常压酸性体系中处理白钨矿的方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常压酸性体系中处理白钨矿的方法,包括:将所述白钨矿加入到酸性植酸盐溶液中进行反应,之后进行固液分离,得到滤渣和含钨滤液。
优选地,所述酸性植酸盐溶液的浓度为0.5~3mol/L。
优选地,所述酸性植酸盐溶液的pH值为3~6。有利于植酸钙沉淀的产生。
优选地,所述白钨矿与所述酸性植酸盐溶液的固液比为1g:3~10mL。
优选地,将所述白钨矿加入到酸性植酸盐溶液中进行反应之前还包括将所述酸性植酸盐溶液升温到50~95℃。升温后的酸性植酸盐溶液有利于加快反应速度,使得白钨矿中的钨更加充分的浸出。
优选地,将所述白钨矿加入到所述酸性植酸盐溶液中进行反应的时间为1-10h。
优选地,还包括用硫酸溶液浸泡所述滤渣;其中,所述硫酸溶液的浓度优选为0.05~1mol/L。硫酸溶解滤渣中的植酸钙可实现植酸的再生,且生成硫酸钙沉淀有利于形成植酸,实现植酸的循环利用,有利于降低试剂成本。
优选地,还包括用溶剂萃取法提取所述含钨滤液中的钨。
优选地,所述的白钨矿为WO3含量在15~65%的白钨矿,粒度≤300目。
优选地,所述酸性植酸盐溶液中的植酸盐为植酸钠、植酸钾和植酸铵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包括:在酸性植酸盐溶液中白钨矿中的钨与植酸根形成络合阴离子彻底进入到溶液中,而白钨矿中的钙与植酸根结合生成植酸钙沉淀留在渣中,实现了白钨矿中钨的高效分解。如此而来,整个浸出过程在酸性体系中进行,不需要消耗价格昂贵的NaOH,不产生传统碱法工艺中的碱煮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采用的白钨矿中WO3的含量为30%,白钨矿的粒度≤300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085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备电解金属锰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利用枯草芽孢杆菌芽孢回收稀土离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