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杆人行横道信号灯辅助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08194.6 | 申请日: | 2018-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777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白翰;张康宇;杨培建;杜文鑫;姚珍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交通学院 |
主分类号: | G08G1/017 | 分类号: | G08G1/017;G08G1/04;G08G1/042;G08G1/048;G08G1/08;G08G1/095;G08B21/24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李琳 |
地址: | 250023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杆 人行横道 信号灯 辅助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杆人行横道信号灯辅助系统及方法,通过结合非机动车道主信号灯红灯剩余时间和实际周期非机动车流量,利用不同程度的强制性控制手段,能够解决非机动车随信号灯全红剩余时间的增加,其违法行为发生概率逐渐增大的问题;通过实时监测周围环境的亮度,当亮度在一定范围内,利用激光形成屏障进行阻挡,否则利用伸缩弹性杆来进行阻挡,能够利用视觉传达吸引注意力的方法对非机动车违法行为进行有效管控,使行人则更容易对刺激程度较大的信息产生指向性和集中性;本发明能够阻止非机动车越线停靠及对于闯红灯等违规行为阻止加提醒,以最大限度保障行人出行的安全性和机动车行驶的顺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杆人行横道信号灯辅助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人们的出行选择更加多样化,如电动自行车、电动小汽车、自行车、摩托车等,非机动车道不断扩建,增加机非隔离栏,进一步保障行人出行安全。然而,随着行人出行安全性提高,人们的警惕心理逐渐减弱,全国多地都出现了,非机动车停车越线及闯红灯的违法行为,大型机动车右转所产生的内轮差视觉盲区,增加越线停车行人的危险性;同时,越线停车的行人对小型机动车右转造成一定阻碍,非机动车闯红灯现象肆虐,降低交叉口通行能力,导致不必要的延误。
目前存在很多对道路交通进行辅助的系统或控制方法,但是现有的文献多关注到通过智能语音提醒和设置强制性控制装置,以此来解决平面交叉口内非机动车违规越线及闯红灯等违规行为。没有考虑到强制性控制装置对非机动车驾驶员在心理上的闯灯违法行为忍耐性影响,极有可能会影响行人出行心情,徒增焦虑,加剧了非机动车强行闯灯及越线行为。
没有考虑到平面交叉口非机动车群体对个体违法行为的影响和平面交叉口右转方向非机动车的通行水平,采用强制性措施对正常右转的非机动车带来极大不便,导致非机动车道通行能力效率降低。
同时,没有考虑到红灯积累时间对非机动车辆违法行为的影响,非机动车随信号灯全红剩余时间的增加,其违法行为发生概率逐渐增大,目前的控制方式缺乏结合不同红灯累计时间采用不同程度的限制手段的方法。
没有考虑到视觉传达吸引注意力的方法对非机动车违法行为进行有效管控,然而事实却是,道路信息中有大约80%通过眼睛传入行人大脑并被加工处理,行人则更容易对刺激程度较大的信息产生一定指向性和集中性。
没有考虑到对非机动车不同程度的违法行为,而采用不同语言及不同时长的语音提醒,通过不同语言的心理暗示及不同时长的持续心理传达,以达到有效阻止非机动车违法行为的发生。
没有考虑到人类对密集事物本能的恐惧心理的特性,借助此特性应用于平面交叉口非机动车通行行为管控,以制止非机动车的违法行为,相对于强制性管控措施更加深入且有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光杆人行横道信号灯辅助系统及方法,本发明能够阻止非机动车越线停靠及对于闯红灯等违规行为提醒警告,以最大限度保障行人出行的安全性和机动车行驶的顺畅。
根据一些实施例,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杆人行横道信号灯辅助系统,包括设置在路口每个方向上的非机动车道上的主体控制组、弹性杆控制组、光屏障控制组和压力控制组,其中:
所述主体控制组包括信号灯立柱,所述信号灯立柱上设置有动力源和语音播放器,所述信号灯立柱上设置有检测组,所述检测组包括饱和度检测和亮度检测模块,所述信号灯立柱沿圆周分布有朝向不同方向的信号控制灯,所述检测组、信号控制灯以及语音播放器和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压力控制组包括设置于信号灯立柱周围地面上的压力监测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交通学院,未经山东交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081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