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创骨折复位器械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06213.1 | 申请日: | 2018-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967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建松 |
主分类号: | A61B17/88 | 分类号: | A61B17/88;A61B34/10;A61B9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515 浙江省桐乡***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骨折 复位 器械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创骨折复位器械及其使用方法,其器械包含:基准贴(1)、复位导板(2)、定位针(5)、固定环;其利用各个组件的使用,达到需复位目标骨骼复位的目的,有利于骨骼的快速定位,从而缩短病人手术时间,减少病人身体辐射,减少创口感染几率,减轻病人痛苦,同时又降低了骨折复位的操作难度,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也降低了手术对医生的技能要求,使更多的基层医院能开展此类手术,提高了社会资源的利用率,有益于“看病难”问题的解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和它们的使用方法,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骨科骨折复位器械和用法。
背景技术
骨折的临床治疗中,特别是对陈旧骨折或新鲜复杂骨折,解剖复位一直是手术治疗中的难点。骨折移位包括成角移位、旋转移位、短缩移位、分离移位及侧方移位。旋转移位和分离移位必须达到解剖复位,成角移位、侧方移位和短缩移位达到理论上能够接受的功能复位。但目前的医疗环境下多数患者已不能接受仅仅达到功能复位,需达到解剖复位。而传统的复位装置只能解决某一平面的移位,不能同时纠正多平面移位骨折;在实际操作中,操作过程繁琐,同时需要在X线机下反复透视观察复位的状况,这会增加手术时长、术中感染的风险及病人和医护人员的辐射危害。因此,发明一种简便骨折复位器械,同时能避免辐射危害,方便骨科医生操作,对促进骨科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效率及成功率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微创骨折复位器械及其使用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创骨折复位器械,其包含:基准贴(1)、复位导板(2)、定位针(5)、固定环。
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手术前,使基准贴(1)贴于手术部位体表并用皮肤记号笔沿基准贴(1)边缘画上标记,通过CT扫描等手段三维重建获得手术部位含基准贴(1)的三维影像,移除基准贴(1),利用对三维影像的目标骨骼复位、逆复位处理,制作手术所需的复位导板;手术时,复位导板(2)固定于手术部位体表且局部边缘与沿基准贴(1)所画的线吻合,定位针(5)头端螺纹部分通过复位导板的导向管孔固定在目标骨骼上,通过复位导板(2)上的滑槽将定位针从导向管(3)滑移到固定管(4)中,调节定位针(5)合适的进入人体的深度,用固定环把定位针(5)固定在固定管(4)上,达到目标骨骼复位的目的。
本发明所得到的一种微创骨折复位器械,其利用对三维影像的目标骨骼的虚拟复位,使固定在目标骨骼上的定位针(5)从导向管(3)移至固定管(4)与需复位目标骨骼从初始位置到复位产生关联(即:定位针(5)位于导向管(3)时目标骨骼是初始状态,定位针(5)位于固定管(4)时目标骨骼是复位状态。),达到需复位目标骨骼复位的目的,有利于骨骼的快速定位,从而缩短病人手术时间,减少病人身体辐射,减少创口感染几率,减轻病人痛苦;其利用各个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降低了骨折复位的操作难度,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同时也降低了手术对医生的技能要求,使更多的基层医院能开展此类手术,提高了社会资源的利用率,有益于“看病难”问题的解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准贴,2.复位导板,3.导向管,4.固定管,5.定位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本实例包含:基准贴(1)、复位导板(2)、定位针(5)、固定环。
如图1所示,本实施的具体实施步骤:
手术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建松,未经孙建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062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强化深度脱氮除磷工艺污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轴向伸缩出水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