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营养化水体底质改良与地形重塑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05836.7 | 申请日: | 2018-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689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潘继征;杨鸿山;徐力刚;徐红玲;赵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2B1/00 | 分类号: | E02B1/00;E02B3/02;E02D3/12;E02B3/12 |
代理公司: |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 | 代理人: | 徐蓓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富营养化 水体 底质 改良 地形 重塑 方法 | ||
1.一种富营养化水体底质改良与地形重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获取三维流速场信息:调查目标水体的水下地形,采用三维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系统分析后,通过水动力模块建模得到目标水体的三维流速场的分布特征;
获取目标水体中生物种类的数量及分布信息;
获取目标水体的水质信息:所述水质信息为透明度及其分布信息;
(2)对目标水体底部的淤泥进行挖掘、去除;
(3)根据步骤(1)获取的水质信息和三维流速场信息,在目标水体中修建生态稳定沟,修建所述生态稳定沟的区域满足以下条件至少之一:
条件一:目标水域的生物种类小于整片水域的生物种类值的30%,
条件二:目标水体中流速小于0.01m/s;
条件三:局部水流流速小于整片区域平均流速的30%;
(4)根据步骤(1)获取的水质信息,在目标水体中修建生态暗岛,修建所述生态暗岛的区域内水体的透明度比水深的比值小于等于0.25;
所述生态暗岛的分布形态为梅花型或珠链型;根据步骤(1)获取的生物种类的数量及分布信息,在区域内生物种类数量少于目标水体内总生物种类数量的30%的区域,布设梅花型暗岛;在区域内生物种类数量大于目标水体内总生物种类数量的80%的区域,布设珠链型暗岛;对于区域内生物种类数量为目标水体内总生物种类数量的30%~80%的区域,根据步骤(1)所获取的三维流速场的分布特征,若流场部分数值高于周围流场数值的20%,则布设珠链型暗岛,其余区域布设梅花型暗岛;
所述珠链型为以固定间距排列为一列;
所述梅花型包括中心暗岛和周边暗岛,所述周边暗岛以中心对称的方式分布,所述中心暗岛位于该对称中心;
修建生态稳定沟时挖掘出的底泥,以及步骤(2)所挖掘出的淤泥上下翻转后堆建所述生态暗岛;
在既满足修建生态暗岛条件又满足修建生态稳定沟条件的重合区域,同时修建生态暗岛和生态稳定沟,生态暗岛的修建面积是生态稳定沟的修建面积的2~5倍,生态稳定沟修建在生态暗岛迎主水流方向的两侧;
(5)在所构建的生态暗岛表面种植水生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暗岛的间距为150m~200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全部所述生态暗岛的总面积为所述目标水体总面积的10%~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还包括:调查目标水体地质中砂砾、黏土和土壤的质量比,并根据所述比例确定所述生态稳定沟边缘的坡度;
确定坡度的方法具体为:
(a)砂砾与土壤的比例大于30:1的区域,所述坡度比为1:10;
(b)砂砾与土壤的比例大于等于10:1且小于等于30:1的区域,所述坡度比为1:6;
(c)砂砾与土壤的比例小于10:1的区域,所述坡度比为1:3;
其中,对于砂砾与土壤的比例大于30:1的区域,在修建生态稳定沟边缘的时候,向其中加入固定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剂为西安淤泥土壤改良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剂的加入量为需要加入固化剂的底质质量的0.5%~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暗岛边缘的坡度为:上部6/19高度的坡度为1:6,中间10/19高度的坡度为1:3,下部3/19高度的坡度为1: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稳定沟的深度为0.5~2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暗岛的俯视形状为水滴形,所述水滴形的小端处于迎风面,所述水滴形的大端处于背风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目标水体中坡岸部分的水下浅滩的坡度进行调整,使得所述水下浅滩的坡度满足以下条件:
上部6/19高度的坡度为1:6,中间10/19高度的坡度为1:3,下部3/19高度的坡度为1: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0583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化泵闸装置及闸门泵站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观光的玻璃看台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