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输油管道变频泵与调节阀联合调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303104.4 | 申请日: | 2018-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31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孔芋丁;姜念琛;聂中文;冯骋;单超;喻斌;于永志;龚云峰;庞宝华;黄晶;王永吉;左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7D3/01 | 分类号: | F17D3/0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 代理人: | 王程远;胡玉章 |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油管道 变频 调节 联合 调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油管道变频泵与调节阀联合调压方法,通过第一手/自动切换开关和第二手/自动切换开关分别切换变频调速泵和调节阀的投用状态,实现四种调压控制模式之间的切换;第一种调压控制模式为:所述变频调速泵手动转速控制且所述调节阀手动阀位控制;第二种调压控制模式为:所述变频调速泵自动转速控制且所述调节阀手动阀位控制;第三种调压控制模式为:所述变频调速泵手动转速控制且所述调节阀自动阀位控制;第四种调压控制模式为:所述变频调速泵自动转速控制且所述调节阀自动阀位控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可实现变频调速泵和调节阀的四种调压控制模式之间的切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油管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输油管道变频泵与调节阀联合调压方法。
背景技术
在输油管道站场,为满足管道的正常运行需对输油管道的流量和压力进行检测及控制。以往对于泵站的进出站压力的调节方式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方法一,根据进出站的压力传感器,通过进出站的两路PID控制器调整变频调速泵的转速,从而控制泵站进出口压力;方法二,根据进出站的压力传感器,通过进出站的两路PID控制器调整主泵出口调节阀的开度,从而控制泵站进出口压力。
随着变频器技术的普及,变频调速泵的大量使用,越来越多的输油站场配备了变频调速泵和调节阀两种调压设备。如果简单的将两种调压设备的全部投用PID控制将造成系统的不稳定,相同的压力设定值会使两个不同的调压设备相互干扰震动。目前,通常的解决办法是变频调速泵运行在PID压力控制时,调节阀手动阀位控制;而调节阀PID压力控制时,变频调速泵手动转速控制。在变频调速泵和调节阀这两种调压设备中,只有一个能够投用PID压力控制。
这种方法存在以下缺点:一、变频调速泵进行PID压力控制的范围较小,只支持最低转速到最高转速之间,无法对变频调速泵的全扬程范围进行调压;二、变频调速泵降到最低转速压力仍然过高,需要将变频调速泵手动设定在最低转速,并将调节阀切换为PID压力控制继续调压,这一过程只能人工手动完成;三、变频调速泵手动转速控制下,调节阀PID压力控制全开后,压力打不到设定值且泵的转速仍有余力,必须人工将调节阀切换手动阀位控制至全开,并将变频调速泵切换至PID压力控制。
总体来说,变频调速泵与调节阀配合调压必须人工手动完成,费时费力,存在切换操作不够及时和误操作风险。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油管道变频泵与调节阀联合调压方法,可实现变频调速泵和调节阀的四种调压控制模式之间的切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油管道变频泵与调节阀联合调压方法,在工艺管线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压力变送器、第一压力指示器、第一工艺闸阀、第二压力变送器、第二压力指示器、变频调速泵、第三压力指示器、第三压力变送器、第二工艺闸阀、第四压力变送器、第四压力指示器、第一工艺球阀、第五压力指示器、调节阀、第六压力指示器、第二工艺球阀和第五压力变送器;
将旁路管线连接在所述第一工艺闸阀和所述第二工艺闸阀之间的工艺管线上,并在所述旁路管线上沿油品流向连接止回阀;
通过第一手/自动切换开关和第二手/自动切换开关分别切换变频调速泵和调节阀的投用状态,实现四种调压控制模式之间的切换;
第一种调压控制模式为:所述变频调速泵手动转速控制且所述调节阀手动阀位控制;
第二种调压控制模式为:所述变频调速泵自动转速控制且所述调节阀手动阀位控制;
第三种调压控制模式为:所述变频调速泵手动转速控制且所述调节阀自动阀位控制;
第四种调压控制模式为:所述变频调速泵自动转速控制且所述调节阀自动阀位控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当选择第一种调压控制模式时:
通过所述第一手/自动切换开关直接设定所述变频调速泵转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031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