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计量小口径玻璃器皿内部油脂的清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99946.7 | 申请日: | 2018-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0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邵志凌;杨瑾;刘付英;和霁恬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粮油科学研究院(云南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
主分类号: | B08B9/08 | 分类号: | B08B9/08;B08B9/093;B08B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11344 | 代理人: | 罗东 |
地址: | 65003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口径玻璃 清洗 计量 器皿 玻璃导管 玻璃器皿 毛细 清洁生产技术 二次加热 反复利用 清水冲洗 一次加热 冷却 试验 生产 | ||
本发明属于清洁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不计量的小口径玻璃器皿,尤其是不计量的毛细玻璃导管内部油脂的清洗方法。一种不计量小口径玻璃器皿内部油脂的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次加热,二次加热,冷却,清水冲洗,干燥等步骤。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很好的清洗玻璃器皿尤其是毛细玻璃导管内部的油脂,使得玻璃器皿可以反复利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从而降低了生产/试验的成本,有利于清洁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清洁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不计量的小口径玻璃器皿,尤其是不计量的毛细玻璃导管内部油脂的清洗方法。
背景技术
玻璃器皿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器皿,然而在玻璃器皿的使用过程中,器皿内壁根据其装盛的物料的不同,其内壁会沾上不同种类的油脂。针对口径较大的玻璃器皿可以使用试管刷及其他有机溶剂对其内壁进行清洁,而对于口径较小的玻璃器皿,例如色谱用进样瓶、毛细玻璃导管、小口径试管等,其内壁上附着的油脂尤其是顽固油脂是无法进行清洗的。目前,针对此类小口径的玻璃器皿,只能在使用一次后就将其废弃,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不利于清洁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不计量小口径玻璃器皿,尤其是不计量的毛细玻璃导管内部油脂的清洗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不计量小口径玻璃器皿内部油脂的清洗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一次加热:将待清洗的玻璃器皿置于马弗炉中,在290-310℃的条件下加热20-30min,
(2)二次加热:控制马弗炉内的加热温度,在480-520℃条件下继续加热至少3h,
(3)冷却:取出玻璃器皿,自然冷却至室温,
(4)清水冲洗:用清水冲洗掉玻璃器皿内部的灰分,
(5)干燥:将冲洗后的玻璃器皿干燥后即得清洗干净的玻璃器皿。
所述的玻璃器皿为口径小于1cm的玻璃器皿。
优选的,步骤(1)中的加热温度为300℃,步骤(2)中的加热温度为50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高温加热的方法,使得附着玻璃器皿内壁上的油脂先碳化再灰化,然后用清水冲洗掉残留的灰分,操作简单,清洗效率高且经过清洗后的玻璃器皿内表面无油脂残留。本发明的方法可以适用于各种不计量的小口径玻璃器皿内表面油脂的清洗,使用范围广。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很好的清洗玻璃器皿尤其是毛细玻璃导管内部的油脂,使得玻璃器皿可以反复利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从而降低了生产/试验的成本,有利于清洁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小口径玻璃器皿清洗前的状态图,
图2为小口径玻璃器皿碳化后的状态图,
图3为小口径玻璃器皿通过本发明的方法清洗完成后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所限制。
实施例1
一种不计量小口径玻璃器皿内部油脂的清洗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一次加热:将待清洗的玻璃器皿(如图1所示)置于马弗炉中,在290℃的条件下加热20min,此过程为碳化过程,碳化后的玻璃器皿如图2所示,
(2)二次加热:控制马弗炉内的加热温度,在480℃条件下继续加热3h,此过程为灰化过程,
(3)冷却:取出玻璃器皿,自然冷却至室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粮油科学研究院(云南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未经云南省粮油科学研究院(云南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999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