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物双歧杆菌A6在制备保健品中的用途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299227.5 | 申请日: | 2018-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5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任发政;张筱琳;赵亮;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35/745 | 分类号: | A61K35/745;A61P13/12;A61P31/04;A61K49/00;A61K31/7048;A61K33/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赵天月 |
| 地址: | 1000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动物 杆菌 a6 制备 保健品 中的 用途 | ||
本发明提出了动物双歧杆菌A6在制备保健品中的用途,该保健品用于缓解慢性肾病。发明人通过实验发现,动物双歧杆菌A6能通过调节肠道微环境,改善肠道代谢,达到抑制肠源性尿毒症毒素的产生,保护5/6肾切除大鼠残肾功能的作用,动物双歧杆菌A6所制备的保健品能有效用于缓解慢性肾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制药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动物双歧杆菌A6在制备保健品中的用途,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动物双歧杆菌A6在制备保健品中的用途、筛选药物的方法、用于缓解慢性肾病的药物组合物以及药物联合。
背景技术
慢性肾脏病(CKD)会导致血液中尿素等毒素无法通过肾脏代谢而滞留在体内,累积的毒素能借助血液循环流经全身各处,损伤机体各个器官如肾脏、肝脏、脑部、心脏和肠道等,导致贫血、骨折、尿路感染、肺炎、败血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升高。随着CKD患者肾功能的下降,由各类并发症及CKD引发的整体死亡率会不断增加,众多研究表明CKD患者最常见的死因是心血管疾病,而不是CKD本身,并且这与CKD的病程无关。此外还有研究表明,5期CKD患者并发癌症的风险明显升高,且风险高低与年龄相关,年轻患者并发癌症的风险最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
肾脏移植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手段,但找到相匹配的肾源较为困难,这也是限制肾病病人进行肾脏移植的主要原因之一。透析是目前医院中的主要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未结合的小分子的水溶性物质,且评价透析效率的动力学指标是基于水溶性成分脲素和肌酐的含量来进行评价的。血液透析使用的透析膜基本是亲水或半亲水的,透析液也是一个亲水的环境,但与蛋白结合的小分子至少是部分疏水的,这些组分也只有从蛋白上脱落下来,才可能被透析膜过滤掉。因此,在透析过后一部分与蛋白结合的毒素,依旧难以从患者体内清除,而这些物质会持续对机体产生毒害作用。由于目前的透析手段不能有效地清除血液中的蛋白结合性尿毒症毒素,因此如果想要持续性地降低这类物质可能需要采用新的治疗策略。
因而,慢性肾病的治疗和预防仍有待开发和改进。
发明内容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相比普通透析患者,结肠切除透析患者血液中有30种代谢产物检测不到或含量很低,其中包括硫酸吲哚酚、硫酸对甲酚、吲哚葡萄糖苷酸、5-羟基吲哚、α-苯乙酰-I-谷氨酰胺5种肠源性尿毒症毒素,说明这些毒素与结肠代谢相关,并且其中硫酸吲哚酚、硫酸对甲酚与CKD患者的心脑血管死亡率有很强的相关性。
基于上述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发明人通过5/6肾切除手术成功构建了大鼠CKD模型,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了动物双歧杆菌A6对5/6肾切除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并首次确定了艰难梭菌是动物双歧杆菌A6抑制肾损伤的肠道菌群靶点,见图1。因而发明人首次提出了动物双歧杆菌A6可以有效维持5/6肾切除大鼠的残肾功能,同时可以有效改善CKD造成的菌群失调,下调艰难梭菌。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动物双歧杆菌A6在制备保健品中的用途,所述保健品用于缓解慢性肾病。发明人通过实验发现,动物双歧杆菌A6能通过调节肠道微环境,改善肠道代谢,达到抑制肠源性尿毒症毒素的产生,保护5/6肾切除大鼠残肾功能的作用,动物双歧杆菌A6所制备的保健品能有效用于缓解慢性肾病。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用途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如下附加技术特征至少之一: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慢性肾病包括选自肾损伤、肾脏纤维化、代偿性肾小球肥大、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肾衰竭以及尿毒症的至少之一。发明人通过实验发现,动物双歧杆菌A6能够提高肾小球滤过率,改善肾小球硬化和肾脏纤维化状态,进而保护肾功能,同时动物双歧杆菌A6还能够缓解肾小管间质纤维化、降低代偿性肾小球肥大、减少肾损伤、缓解肾衰竭、治疗尿毒症等。进而,动物双歧杆菌A6所制备的保健品可有效用于缓解肾损伤、肾脏纤维化、代偿性肾小球肥大、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肾衰竭以及尿毒症的至少之一的疾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992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