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ErbB2抗体-药物偶联物及其组合物、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98611.3 | 申请日: | 2016-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50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薛彤彤;苗振伟;汪静;陈刚;卿燕;朱同;肖亮;张宏;杨秋艳;邓大伦;刘立平;曾宏;尹利;石奇峰;宋宏梅;赵曦;王利春;王晶翼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科伦博泰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47/68 | 分类号: | A61K47/68;A61K39/395;A61K45/06;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新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6 | 代理人: | 程大军;栾星明 |
地址: | 611138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erbb2 抗体 药物 偶联物 及其 组合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通式(I)的抗ErbB2抗体‑药物偶联物、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立体异构体或代谢物,或者它们的溶剂合物,并涉及包含其的药物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A为抗ErbB2抗体或者其活性片段或变体,其中所述抗ErbB2抗体为抗人ErbB2抗体,所述抗人ErbB2抗体中重链和轻链的CDR1、CDR2和/或CDR3分别为曲妥珠单抗重链和轻链的CDR1、CDR2和/或CDR3,X为N,Y为CR1,且R1为H或C1‑C10烷基,L为二价连接基,D为细胞毒性药物基团,并且a为选自2‑10的整数,其中所述抗体经由抗体表面的赖氨酸残基与分子其余部分连接。
本申请是2016年11月22日提交的、发明名称为“抗ErbB2抗体-药物偶联物及其组合物、制备方法和应用”的中国专利申请201680036760.5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抗ErbB2抗体-药物偶联物、包含其的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作为新型的靶向治疗药物,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开创了肿瘤治疗方法的新纪元。在美国西雅图基因公司(Seattle Genetics,Inc.)和免疫原公司(ImmunoGen,Inc.)的引领下,很多跨国制药企业和初创公司都开展了这一领域的研发。根据Market Research的报道,全球共有45个此类候选药处于临床研究中。
ADC一般包括采用一定方式连接的三个部分:抗体、连接基和药物。
抗体是良好的药物靶向性载体。利用药物分子中的特定官能团如羟基、巯基或氨基,可将药物与抗体连接,组成化学免疫偶联物。抗体的靶向性能将与之相连的药物“精确”地运送到靶细胞,从而有效提高病灶局部的药物浓度,同时极大地降低体内其他组织、器官的药物浓度,从而实现增效减毒。用于这些策略的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均已有报导(Rowland等人,1986,Cancer Immunol.Immunother.,21:183-87)。目前临床上所用的ADC中的抗体大多是人源化抗体,例如,PSMA ADC(抗PSMA抗体-MMAE偶联物)、SGN-75(抗CD70抗体-MMAF偶联物)、T-DM1(曲妥珠单抗-DM1偶联物)中所用均为人源化抗体。目前FDA批准的ADC药物包括(T-DM1)和(brentuximab vedotin)。
ADC中作为“弹头”的药物通常为细胞毒性药物,它们主要通过抑制细胞DNA或蛋白质合成、抑制细胞有丝分裂等方式来杀伤肿瘤细胞。由于细胞毒性药物对正常细胞同样具有较大杀伤力,因而其应用和发展受到极大限制。早期的ADC利用常规抗肿瘤药物,但这些ADC临床活性大多低于化学药单体的体外活性。目前的ADC所用的细胞毒性药物主要包括:美登素类(Maytansinoids,参见例如EP 0425235、US 5208020、US 5416064、US 7276497、US7473796、US 7851432、US2007/0269447、US 2011/0158991、WO 2004/103272、WO 2012/061590)、耳抑素肽类(Auristatins,参见例如US 6884869、US 7498298)、卡奇霉素类(Calicheamicins,参见例如US 5606040、US 5770710)、阿霉素类(Doxorubicins,参见例如Dubowchik等人,2002,Bioconjugate Chem.,13:855-869)、苯并二吡咯类抗生素(duocarmycins和CC-1065,参见例如US 7129261)、伊立替康代谢产物(Irinotecanmetabolites,参见例如WO 2015/012904)、吡咯并苯二氮卓类(Pyrrolobenzodiazepines,参见例如Biotechnol.Healthc.2012Winter,9(4):28-31)以及吡咯并苯二氮卓二聚体类(PBD dimmers,参见例如WO 2005/040170)等。这些细胞毒性药物具有很强的非选择性毒性,会对正常细胞造成伤害,因而本身不能成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科伦博泰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科伦博泰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986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